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什么爸爸带孩子越长久,孩子越优秀,我们一起在今天的文章寻找答案吧~
——凯叔
作者 | 澄子
刘墉曾说,“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
因为爸爸们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能陪在孩子身边,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是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你(你的配偶)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吗?下面是给爸爸们的9条建议,一起看看吧。
01 想要孩子聪明,爸爸这样陪玩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为了研究“玩耍”的意义,曾用猴子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几只小猴子单独隔离开,不让它们跟同伴有玩耍的机会。结果这些被剥夺了玩耍权利的猴子,成年后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些还表现得敏感、易怒。
这个游戏让教育家意识到,玩耍对于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在玩耍中进行的。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认知,还能提升心智。
相对于妈妈保守的游戏而言,爸爸带孩子冒险,探索广阔的世界,更能提升孩子的运动力、合作精神、抗挫力,还能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长得更聪明!
02 想要孩子爱学习,父亲先要学习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一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
白纸最终变成什么,关键在于父母。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爸爸下班回到家,催促5岁儿子去读书。儿子突然情绪爆发,哭着质问父亲:“天天让我学习,你自己学习了吗?你天天早睡晚起,拿着手机玩游戏,连乘法口诀表都不会,还让我读这么难的东西!”
是啊,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自己从不捧起书本,这样的教育何来说服力?
爸爸暴露给孩子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
03 孩子叛逆期,爸爸要区别对待
孩子进入逆反期,会不自觉地与大人唱反调。父亲需要更有耐心地从中周旋和解释,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孩子的3次逆反期,爸爸也要区别应对:2岁左右,宝宝叛逆期,爸爸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耐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同时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要无底线妥协。
7岁左右,儿童叛逆期,爸爸需要谨慎评价这个时期的孩子,信任他们,同时客观的看待孩子顶嘴问题。
12岁以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爸爸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减少对孩子的控制,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强大的象征,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引,是给他们最得体的爱。
04 孩子犯错,爸爸要做这4件事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爸爸们可以通过“非暴力沟通”4步法,既不伤害情感,又解决问题:
1、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场景或事件
“我看到你把食物扔进了垃圾桶。”
2、 说出自己看到场景或事件后的感受
“这让我很难过。”
3、说出自己的需要和希望
“我希望你把不喜欢食物直接告诉我们,这样我们也好改进厨艺。”
4、说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下次不爱吃直接跟大人沟通好吗?”
05 爸爸的权威,要靠小事去积累
鲁迅先生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给我理解”、“视我平等”、“让我自立”。
鲁迅有次在家请客吃饭,其中一道特制鱼圆得到了客人一致好评。唯独儿子海婴吃了一个说酸,又吃了一个说不新鲜,引来妈妈一顿斥责。
鲁迅没有责骂孩子,他夹起海婴剩下的半个鱼圆尝了一口,发现儿子的鱼圆确实是不新鲜的。
这样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诚实,更给了他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权威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着一件件事情积累起来的。
唯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做到尊重,就先从做错事对孩子说“对不起”开始吧。
06 要让孩子有力量,爸爸先要有担当
此前,一则网瘾爸爸变健身达人的视频,打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