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丢三落四,不爱写作业,调皮捣蛋……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内驱力不足。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辆车,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内驱力就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动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盯着孩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俗话说“千金难买我愿意”,所以首先要从孩子的意愿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这里给家长一个工具叫鼓励。我们家长,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家长,大家平时都喜欢用正面语言去夸奖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但这些方式并不是真的在鼓励孩子的内驱力,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三句话正确地鼓励:
首先是“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强调这个过程。
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题做到很晚”。
“我看到你昨天放学回家之后先写了作业。”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孩子就会感受到,通过这样的具体行为,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
第二句是“谢谢你……”,我们把它叫作感谢式(欣赏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你跟孩子说的是“谢谢你今天帮我做了某件事”。比如双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说“谢谢你今天帮我带了妹妹”等等。孩子能感觉到,他做的这件事能体现出自己是有内在能力的,自己是可以为他人服务的。
还有一个句就是“我相信……”,这个叫赋能式。比如“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道难题”。孩子就会自己去开动脑筋想,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妈妈是信任自己的。但好多父母喜欢说反话,“你就没戏,你算了吧”。他明明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他嘴里老是说那种丧气的反话。讲反话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其实对孩子的内驱力有很大的副作用。
孩子需要归属感、价值感,你给到他这两个东西,他就会觉得自己背后有人在看,有人支持,有人爱他,然后他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的内驱力才能够被调动。
最后就是要帮孩子确立目标感。因为孩子有了内驱力之后,我们还希望他有一个持续的成长动力,所以他要有目标感。还有就是孩子要有大的社会价值感。对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再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解决生存问题。虽然有很多家长依然认为是这样,但实际上,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只不过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这样就把孩子的需求拉到了最低的层面——生理需求,那其实对孩子来讲,他是不可能产生持续动力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经常性地去感受:你爱不爱这个社会,你希望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你有没有自我价值要去实现,这个特别重要。
如果你学会了,就对你的孩子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