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年级时,我们会约着朋友扔沙包,大人、小孩一起跑,砸中谁换人,还挺高兴。随着年龄增大、学业加重,有时候凑不齐人,孩子越来越习惯于宅在家,该怎么办?”女儿快要上初一的徐女士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不爱玩了。
对此,落鑫表示,青春早期的孩子慢慢和家长会有一些疏远,如果有家庭共同的游戏,比如周末带着孩子露营、扎帐篷或者更具体的家庭游戏的契机,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在此过程中又亲近自然,“游戏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有着价值。尤其疫情当下,很多地方都在居家办公学习,家庭开展游戏对亲子关系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热爱
在“双减”的背景下,孩子校内外过重的学科负担被大大减轻,也给亲子互动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落鑫认为,空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哪些事情是新的问题,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可以让孩子对做这件事有持久的兴趣点,而不是无所事事。
“生活的丰富性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不爱玩儿’是挺可悲的一件事情,这意味着他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就是要看他非工作时间、休闲时间在做什么。”在落鑫看来,游戏与爱好有关,与一个人工作学习之外的休闲时间有关。
“我们国家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做的事情是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和热爱的是什么。那怎么去寻找呢?有一个路径就是让他去游戏,感知自己的长处和兴奋点。”
落鑫认为,孩子在草坪上打滚,喜欢观察花草就是探索自然的过程,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他就会对自然产生兴趣;带孩子去器械区,孩子会对力量运动感兴趣;孩子在摆积木的过程中可能会建立编程思维、几何思维、逻辑思维……总之,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而探索的机会就在游戏里。
新京报记者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