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分享给大家,如有侵权,请私信小编删除。
很多爸爸妈妈都头疼过这个问题:孩子总是“欺软怕硬”,在家是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在外却是温顺怯懦的“小绵羊”,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被欺负了不敢反抗,只会求助。
在熟悉的环境里,大家都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和放纵,而身处陌生环境却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对新环境表现出过度的敏感、紧张和抗拒,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何孩子就爱“窝里横”呢?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 1、自我力量不足
会让宝宝产生欺软怕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家庭环境、家里的带养方式等都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孩子个性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窝里横”的孩子,多半成长于过度保护、溺爱的家庭。如果孩子出了门还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称王称霸,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经过几次受挫后就可能会退缩,或者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以家里为宣泄口,变本加厉地发脾气,以寻求心理的平衡。
- 2、缺乏外界交往
经常宅在“窝”里,缺乏与外界的碰撞,一旦离开安全区域,进入到陌生环境,就会不知所措,一味躲避,这也是孩子“窝里横”的成因之一。
有一个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带孩子走出门不代表进行了“社交”。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去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过多干预反而使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在父母的强势下变得害羞、怯懦。
3、父母错误引导
如果家里的带养方式不统一,比如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样的话,也很容易让孩子在和交往的时候形成“欺软怕硬”的现象。此外,如果父母本身就是“窝里横”的行为模式,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形成“在家里可以想怎么样就怎样”、“外面很危险,需要处处隐忍”的错误想法,并将这种行为模式套用到自己的人际交往中。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应对策略
- 1、别再对孩子“俯首称臣”
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在家长眼里是“为你好”,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其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父母不要妄图掌控孩子的人生,也不要对孩子“言听计从”。
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遭遇困难,也要“狠心”一点,让孩子在历练中增强自信心,学会解决之道。虽然不提倡体罚,但在家里也应该制定统一的行为准则,规范孩子的一言一行。
- 2、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
很多父母习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也因此经常筋疲力尽,最后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能自我管理吗?当然能!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缓解身体和情绪上的压力,减轻焦虑和沮丧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