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
随着家养宠物越来越多,动物咬伤成为儿童常见伤害之一。犬咬伤(60% 90%)和猫咬伤(5% 20%)列于哺乳动物咬伤的前两位。如果孩子被动物咬伤了,除了尽快就医,作为看护人还能做些什么呢?
4岁以下的儿童,约2/3的犬咬伤位于头面和颈部,对于头面部损伤严重的儿童,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同时,还应注意其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呕吐物要及时清理;如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和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如孩子一般情况尚可,看护人应立即对创面进行处理。
止血:如果伤口持续流血,应直接用干净毛巾或衣物压迫止血。
冲洗:被咬伤后3小时内进行充分的伤口冲洗和清洁,有利于减少伤口感染和狂犬病的发生。建议首先用大量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伤口,有条件可以加压冲洗。冲洗后可用碘伏消毒,然后尽快就医。较大、较深的伤口需尽早就医处理,尤其是头面部伤口。猫咬伤创面多在四肢,常比狗咬伤深,更容易引起感染。
动物咬伤后是否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根据患儿的免疫接种情况和伤口情况决定,遵医嘱即可。
绝大部分儿童非故意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伤害没有意外。除了学习儿童伤害的急救知识,看护人更应该在如何预防儿童伤害方面努力。预防儿童伤害,人人都是主角。
来源: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