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平时看上去乖巧可爱的娃,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就会朝着你或者别人打了过去,有时打完人她还会乐呵呵地笑。
网上就看到一则视频,一个约1岁左右的宝宝,反复地去拍打妈妈的脸,妈妈说:“宝宝经常会冷不丁打她,于是她就想着给他上一课。”
接下来妈妈一个耳光反击回去,宝宝一下子就懵了,扑倒在她怀里大哭。想问一个诸位,如果你家宝宝打你,或者打家里老人的话,你会怎么做?
评论区有些宝妈会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难道大人也不懂事吗?对宝宝以暴制暴不可取。当然也有宝妈玩笑的调侃:“你第一次当娃,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干嘛要让你啊!”
其实学年龄前宝宝“打人”的习惯并不是个例,是一种普遍情况。因为3岁前的孩子语言发展尚未成熟,情绪发展会跑在前面。
而且,3岁前的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并不是想要伤害对方或者断定宝宝就有暴力倾向。
这只是宝宝处于一个探求欲超强、需求超旺盛,但表达、情绪控制等能力还跟不上的发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宝宝跟别人的所有互动,都是社交演练的一个过程,影响着他日后正式进入社交场合,如:幼儿园的表现。
因此,想让娃上幼儿园更受欢迎,该坏习惯家长要重视,在宝宝3岁前仔细观察孩子打人的行为动机,给他合适的引导与示范。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打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应对措施也是不一样的。
0 1岁 “打人”是触碰事物的方式
妈妈交流群不少妈妈说,自己家不到1岁的宝宝经常会趁人不留神的时候,突然就会“啪”地给人一巴掌,每次孩子奶奶被打后,就会乐呵呵地夸赞宝宝:“哎呦,我宝劲儿真大!”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因为还处于大脑运动的发展阶段,他们会通过小手或小脚去探索可以做什么。但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有时会反复地去拍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