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两次,在拼第3次的时候,奶奶来到身边想要安慰他,这时他哭着朝奶奶一通乱打,嘴里说着你走开,你走开!
其实这时候他打人的原因是“怎么都拼不好,我太生气!”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但又不知道怎么排解,表达不出来,所以就会用熟悉的肢体语言来宣泄情绪。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会很强,他们会为了捍卫自己心爱的玩具,而对别的小朋友大打出手。
有个宝妈说自己家3岁的宝宝,只要别的小朋友表现出想要玩她的玩具,她就会打人。这要到了幼儿园,还不天天被老师请家长呀……
家长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才能更有效呢?
①接纳孩子的感受,陪着他冷静下来,帮他把感受说出来,比如:刚才你其实不想打人,你是因为……你觉得特别生气对不对……
②在带宝宝和小伙伴一起玩时,提前分好玩具和游戏空间的归属权,不强迫孩子分享。
③等宝宝彻底打开心扉后,再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比如:不能打人,下次可以直接告诉爸爸妈妈你很生气等等。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困扰,说了不能打人,我家宝宝不听怎么办?除了有效制止,你还需要这样做:
给孩子立规矩,避免养成“熊孩子”
有句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宝宝逐渐长大,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开始学会和大人撒泼对着干,如果没能及时管教,越长大越难纠正。
之前看到过一则报道,在超市购物时,一个小男孩不停用购物车撞前面男子的腿,而小男孩的妈妈却对眼前的一幕熟视无睹。
最终,这位男子忍无可忍,直接将一瓶牛奶倒在了小男孩头上。身为父母,或许可以一味包容孩子,但社会永远不会惯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