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梯里碰到一对母子,妈妈对孩子说:“你长得都快有我这么高了。”
孩子说:“那怎么了?”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该懂事了”。
电梯到了,孩子哼了一声,快步走出电梯,妈妈紧跟在后面。
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苦口婆心讲了半天道理,孩子不仅不买账,还不高兴;就是希望孩子懂事点,让我少操点心,怎么就那么难。
针对这个问题,杨杰老师在《精准回应》一书中主张:从微观上入手,打磨好每一次回应,把我们的理解、尊重、鼓励乃至要求和拒绝,用温柔、准确、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会给你回报的。
杨杰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精准回应》从日常场景中的琐事入手,手把手教家长如何看清孩子的真实需求,并做出精准回应,改善亲子沟通的模式,并构建亲子沟通中双赢的沟通模式,培养自主自律的懂事孩子。
01 对孩子生气的背后是自己情绪的映射
相信很多父母都觉得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很难,特别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
例如孩子说作业很多,却一直拖着不写作业,一点作业写到深夜。
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强制孩子写作业,盯着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学习效率还是很低,你更恼火,觉得自己花时间陪伴,孩子不知好歹。孩子压力也大,可能采取自己的方式抵抗,严重一点甚至爆发亲子冲突。
暴力沟通的本质是没有抓住事情的重点,纠缠于某个细节。这时候家长不妨先丢开写作业本身,想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我们生气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生气时不如回到事情本分,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者困境。
从整件事来说,你是不是希望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就认真完成作业,再做其他的事情。希望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但是你想过没有,那只是你的希望,不是事实。孩子可能有自己的节奏,也可能是不会写,也不知道怎么办。而你却因为自己的希望落空,给孩子贴一个“不懂事”的标签来强化自己对孩子的负面判断。
还有一件事,写作业是孩子的事,不是你的事情。干预太多会让孩子觉得,是为父母写作业,为父母读书的。
你情绪的来源是,你的希望没有得到满足,你把监督孩子写作业看成是你的任务。对孩子生气,其实是自己内心情绪的映射。你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承受了你的情绪和他自己情绪,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能专注于写作业才怪。
明白了这点,对孩子的怒气也就消了大半。解决了情绪,才能平静地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中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所以我们当我们生气时不妨先分清楚自己的情绪的来源。成年人一天下来,也积压了不少情绪,有时候就是自己上班时间积压的负面情绪,映射到孩子身上。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施加在孩子身上。在遭遇亲子沟通冲突时,可以在心中先确立一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的原则。
有时候你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语气给孩子建议,孩子是会听的。孩子对抗的也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的强制命令。
就像《精准回应》里说的“如果剥离情绪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亲子沟通其实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