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拿写作业来说,也许你平静温和地建议孩子先写作业,再玩。孩子虽然听话地先去写作业,可是效率很低,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先要解决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所以发现了吗?从整体看问题,不纠结于某件事或者某句话,才能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精准回应》中强调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非用理性分析。我们要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人。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再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命令孩子、甚至把自己的情绪强加到孩子身上。
02 教孩子坦然面对未知
孩子遇事喜欢推卸责任,狡辩怎么办?
一位妈妈让孩子去开一下车位上的锁。孩子怎么也打不开,就开始埋怨妈妈,“这就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情”,最后母子俩就为”这是不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争论起来了。
其实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孩子面对不会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和不会是需要学习的。很多事情在大人看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从来没见过、没做过所以有点难。
我们很容易因为一点事情责怪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推卸责任,笨孩子的标签。然后针对孩子某句推卸责任的话语进行反驳,最终演变成争吵。
孩子害怕错误,在不会时不承认和推卸责任的逻辑可能是:承认不会就是承认我是个失败的孩子、坏孩子、笨小孩,所以不能承认;我不会做这件事,会被责怪,为了不被责怪,会本能地回避。
为什么孩子会养成这样的逻辑,当然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以前犯错了妈妈骂他,责怪他,让他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个坏孩子、笨孩子。
我们要教孩子当发生错误时,坦然面对,并把注意力放在修正错误,吸取经验教训上,而不是自我责备上。错误已然发生,责怪谁都没有用。教会孩子如何应对人生中的错误,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这位妈妈可以说:打开停车位的锁这件事应该是我做的,我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没有教过你,妈妈因为没有教过你的事情而责怪你是妈妈的错。不过你下次遇到不会的事情,可以想办法比如请大人帮忙,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会的事情,学了就会了。
家长对错误的态度,决定孩子对错误的态度。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正确引导孩子教孩子学会“对事不对人”,把错误和能力分开。
这件事你没做好,就是没做好,不代表你这个人没用,更不代表你是个失败的人。你只是现在不会,只是需要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也请给孩子一点时间,一遍不会多学几遍就会了。
放弃简单粗暴的沟通的方式,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一次和孩子互动,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03 给孩子营造和社会规则接轨的家庭规则
二胎家庭里,父母很喜欢教大的要让着小的。两个孩子发生矛盾了,很容易不问青红皂白先批评大的。
从孩子的角度很难理解,大的为什么要让着小的?我也是家里的老大,小时候家里也经常要我让着弟弟。一旦我和弟弟之间发生冲突,被责骂的就是我一个人。理由是,你比弟弟大好几岁。
我就很郁闷了,大好几岁我也是孩子啊,大家都是孩子,凭什么我多出生几年就得让着弟弟,而不是弟弟听我的。
想要让大的让着小的,靠灌输这种观念和命令是没有用的。小的会认为,我小大家就应该让着我。一旦出门了,别人可不会因为你小就让着你。大的因为被不公平地对待,心里也会失衡。
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没办法处理好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