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咨询师九儿
“分享”这个话题,让很多家长很困惑:
孩子的东西(尤其是玩具)该不该分享呢?如果不分享,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人呢?如果孩子不分享,别人会不会对自己说三道四呢?
01
我曾经见过妈妈和宝宝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宝宝,把你刚买的的乐高拿出来给小朋友玩!”
宝宝:“妈妈,我不想让小朋友玩!那是我的。”宝宝委屈巴巴地看着妈妈。
妈妈:“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个玩具而已,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妈妈有些不高兴了。
宝宝依然在争取:“妈妈,我就是不想嘛!”
妈妈:“什么你的我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小朋友又不拿走,快去吧!”妈妈温怒。
宝宝无奈,满脸写着不开心,非常不情愿地拿出玩具。
02
相信这种场景很多人都见到过,甚至都亲自做过。
下面图片中提问的这位家长,文字中明显带着自己对孩子的评判:认为5岁的孩子都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懂得分享,否则自己就会很没面子。尤其是在人多情况下,孩子的行为更加让自己无地自容。
家长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是自己管教不严,于是便会变着花样要求孩子去分享。而孩子并没有建立和环境信任关系,更加不愿意分享,于是孩子在父母眼中就成了“抠门”的孩子。
03
其实,能够管理自己的物品并且参与决定,他人以怎样的方式和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你的物品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你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孩子也一样。
所属权的清晰、可靠的体验会为最终的分享铺平道路,这是自我价值的信息,可以去除对分享的恐惧。
一个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我可以对它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想让孩子懂得分享,是需要做一些铺垫的。
比如,一个家长给孩子买玩具,TA希望这个孩子可以跟另一个孩子分享这个玩具,,如果孩子们没有分享,父母会觉得很不安。
如果说买的玩具是需要以分享的形式玩的,那么家长应该在最开始就告诉孩子,而不是认为孩子就应该懂得分享,或者必须这么做。
发生冲突的原因,常常是孩子的隐私和其所属权没有得到肯定。
分享是一个人决定让另一个人进入TA的所属物、TA的时间、TA的思想或者TA的空间,这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花很长时间才可以掌握,人们只有在感到信任的时候才会与人分享。
而父母经常在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分享的时候,就让TA们去分享,并且为TA们没有做好而责罚他们。
这时候,孩子就会担心,一旦玩具拿出来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这样的家庭中,我很少能够看到成年人自己懂得成功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