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位蒙古国扎布汗省的少年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呼麦的演唱训练。蒙古国的国立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呼麦专业,甚至有的还设置了研究生专业。
呼麦经过漫长的发展,曾经在蒙古帝国时期走向全盛。成吉思汗祭祀黑苏鲁锭(蒙古军旗)的时候,曾有几千将士合唱低音呼麦,声势慑人。那时候,军队作战前也会齐唱呼麦,千万人发出的声音贴着地面传出去,敌人听见胆子都吓破了。

乌尼(左)与青格勒是安达乐队的成员,他们正在以呼麦的形式演唱《成吉思汗颂》。蒙古国的学者认为,成吉思汗在每次祭旗或出征时,都会率领众将领演唱呼麦,千万蒙古铁骑共同发出那种低沉、洪亮又神秘的声音,定会给对手带来洪水猛兽来袭的错觉。现在,草原上举办那达慕也会请来几位老人高歌呼麦,为摔跤手壮行。
(以下为音和琴思乐团演唱的《成吉思汗颂》)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之后几百年,呼麦式微。满清朝廷推崇佛教,蒙古一多半男子都要出家。喇嘛诵经时使用的低音呼麦于是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哨音呼麦因为经常被叛逆的英雄好汉们演唱而受到压制。到了蒙古国民主革命以后,哨音呼麦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而低音呼麦则被当做“喇嘛的声音”被否定了。

清晨,奥特根从桶中舀出鲜奶洒向天空,口中发出“胡日阿伊,胡日阿伊……”的喊声,呼喊中带有低音呼麦的声音。这是蒙古人祈求长生天保佑赐福的一种祭祀仪式,称作“洒出啦”。听过了高空悠扬、变化莫测的“学院派”呼麦,未经雕琢的原生态呼麦也有自己独特的美。
1986年后,各种形式的呼麦又重新得到重视,被整理发掘出来,然后学院化,更多的人有机会学到这种神奇的音乐。呼麦刚刚发掘整理的时候,蒙古国定义了其中的6种,图瓦共和国整理出5种,经过这些年的再发掘,现在呼麦大家庭大约有16个成员,并且还在继续发展。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星球月饼”
手握星辰望月亮!
(欢迎团购定制,详询请留言)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