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备典故常识,纯干货,但浪漫
30.【双鲤】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后来以此代指书信.如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31.【黍离】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时,看到旧时宗庙遗址上长满禾黍,不由悲叹宫室宗庙的破败。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32.【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功成隐退,因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33.【投笔】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34.【折柳】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分离时,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以"折柳"代指送别。如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5.【献芹】《列子·杨朱》中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微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如高适的《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36.【折腰】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后用"折腰"喻指屈身事人。
37.【折桂】典出《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比喻科举及第。如温庭筠的《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38.【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古时将火灾称为祝融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