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国家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探索实行半计划半市场模式
三、乡村振兴如何制度创新
乡村振兴,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应立足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制度。从经济层面看,乡村主要面临三个大问题。一个是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个是市场风险大的问题;一个是农产品品质不高的问题。乡村经济制度应重点立足这三大问题进行创新。解决好了这三大问题,也就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具体如何推进乡村制度创新,笔者认为,从经济层面看,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不能完全放任市场调节农业,应实行半计划半市场模式。实现半计划管理的有利条件是: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国家对农业的调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包括农产品需求的预测等,都可以更准确,误差更小;二是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同于其它产品,具有较大稳定性,这为国家对农产品的计划调控提供了稳定需求基础。实现半计划管理的必要性是:一是粮食安全是比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更重要的国家安全,要实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愿望,就必须要加大国家调控的力度。二是粮食产品是更多具有社会效益的产品,是更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产品,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国家加大管理力度也属应然。三是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也证明,对农业经济加强计划调控,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但国家在对农业加大计划管理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好市场调节的作用,要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一)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看,实行半计划和半市场模式,需要重点推进农业合作化和组织化建设。目前,农业生产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规模效益,缺乏分工效益,如何解决,需要大力推进乡村社会的合作化和组织化建设。如何推进农业的合作化和组织化,需要和我国城市发展协调推进,不能就乡村看乡村。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目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有限,所以,我国农村合作化和组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应更多体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征,资本密集型特征合作和组织形式应成为补充形式。为此,建议国家大规模兴建一批国营农场或集体农场。
国营农场或集体农场如何兴建,笔者建议可先在贫困地区搞试点,不妨一个县或一个乡先建一个。一般可考虑将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整体变为国营农场或集体农场,农民身份就地变为国家职工或集体职工,农民所承包土地,就地变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同时,农场职工应普遍实行低工资制。同时,对自愿离开农场到城市工作的农场职工,就不再享受土地的收益,让土地收益真正归属经营土地的人。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增加农民离开土地的成本,可以一定程度限制农民的盲目流动,避免乡村发展的空壳化,同时也减轻城市人口增加的压力。
另外,在农场内部管理建设上,还需要积极推进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如何推进民主化管理,关键是如何选农场负责人。如何选拔国营农场或集体农场负责人,笔者建议农场负责人可通过组织考察方式来任命,不应通过选举产生。因为农村社会家族势力很强,若通过选举产生,选举很容易被家族势力和黑恶势力所操控。但农场职工对上级任命有否决权。但否决权的行使需要有一个时间考验期。也就是上级任命的农场负责人,在经过几年的农场管理工作考验后,职工对不满意的负责人,可以通过投票方式罢免。在农场内部,通过实行这种上下级权力的制衡,可以有效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效统一。目前乡村社会的自治模式,国家力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渗透。而通过农场负责人采取国家任命的方式,可以实现国家力量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渗透,可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另外,民主本质是权力的制衡,不一定都是投票选举。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多元的。中国的民主化制度设计,包括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选择,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出牌。另外,农场还需要积极推进科学管理。在推进科学管理方面,也需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也不能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