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也只是指货币市场的分化而已,也就是劣币归劣币市场,优质币归优质币市场,优质币本身并没有退出市场。
另外,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货币现象,有些学者将其涵义引申到次品市场,这也是不妥的。从表面看,两种情况确有类似之处,但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是信息对称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货币现象,而后者与商品信息不对称有关。前者是反映商品交易媒介的变化,而后者反映的是商品交易本身的变化。前者反映的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而后者反映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情况。前者是指良币本身增值,而后者却反映的是由于鱼龙混杂导致高质量商品贬值的情况。前者良币确实会失去交易媒介功能,而后者高质量商品一般是不会失去商品交易功能的,并且根据前面分析,次品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是会长期存在的(由于一对一讨价还价以及总是存在识货者等情况)。
另外,真正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主要也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有关。比如货币制度若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再比如,在人才选拔上,若选拔制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也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优秀人才落选。
总之,从以上关于不对称信息市场若干情况分析中,笔者认为,在短期内,信息不对称市场可能存在不均衡,但从长期看,信息不对称市场本质也是均衡的。因为若市场不均衡,市场必然就会消失,但实际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不均衡,必然或者是供给者获取利润多,或者是需求者获取利润多,这在长期看是不可能的,最终必然是供给等于需求,价格趋于合理。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最终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市场会分化,就是质量高的商品归入一类市场,质量差的商品归入另一类市场;一种情况是市场商品交易期限会拉长,好商品会等待识货者,而不是轻易抛出。另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次品市场中一些交易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短期交易中,比如旅游景点中的一些市场,往往会出现一些以次充好现象,也导致有些消费者上当受骗,但一般而言,差商品要长久卖一个好价格,其概率也是较低的,也不可能成一种普遍现象,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进行学习。
注释:
该例子取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ntfFwAPohSqTMoMgx6ybeklQzeDX_wTIV3ly0jQvYjlCR0IncD6EZzjRVPxUD62
‚该解释取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VMd92v2sjprSy04P0H8jj0MolP7599XyV6TEbz3ey-LgY2N9x7rjCr_QkTJcBNJ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注:本文写于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