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学霸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学会这四招你也可以!
斯科特•扬是加拿大的一位大学生,主修专业商业学,业余时间又自学了编程,参加各种演讲,开设了个人博客,写了几本颇具影响力的电子书。
除此之外,他还完成了一项壮举,10天拿下了线性代数,一年内通过自学完成了麻省理工四年33门课程。网友惊呼,究竟是怎样的大神可以凭一己之力,将那么多的知识收纳囊中?其中又是运用了何种巧妙的学习方法呢?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了斯科特•扬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方法一反常态,通过对知识的重组与分析,将知识的学习由传统的金字塔层层递进转化为类似思维导图一样的环环相扣。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一书通过对斯科特•扬学习方法的探究与总结,为我们深刻揭露了整体性学习法在知识获取中产生的强大效益。
我们都知道,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哪怕是文理科,在看似分水岭的两边底下都存在着互相连接的脉络。
普通人的学习方法是跨过一条条河水,而学霸们的学习方法,则是发掘河水之间的联系,深层次的探究学习路径,从而达到最短距离达到学习终点的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多角度看问题,整体性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
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数学家华罗庚在讲统筹方法时,他没有选择说一堆数学符号,而是用了一个“怎样泡茶最省时间”的例子去讲解,工人一听就明白了。
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事物身上会得到不同的体现。同理,同样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讲述方式,不同的案例,最终都会回归同一条河流,变得是表达方式,知识的本质核心依旧如初。
学霸们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不过是把我们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专研学习身上,用在了研究学习方法身上。
同样的一个盒子,我们看到的是盒子的色泽,可他们看到的是与盒子本身相关联的色泽、材质、生产、使用场景……
这放在知识学习上也同样适用。
应试教育的一个大弊端就是把知识拆离开来,金字塔的学习模式看似层层递进,实则掩盖了许多知识的另一面。
在我们按部就班往前走的时候,早有人发现了其他捷径,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最终提前抵达了与我们相同的目的地。
二、做好时间规划,为知识的学习制定阶段性目标
自学与被动学习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我们的时间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是否如我们所愿。
倘若我们的每一步学习都按照学校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又怎能轻易达成斯科特•扬一年完成33门功课的成绩呢?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整体性学习的重要性,不论是自学还是被动学习,都需要做好时间规划,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抵达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阿平在校学习期间一直勤勤恳恳,我们所看到的他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可是令我们意外的是,他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都处于中下。
有一次借了他的笔记,才发现他虽然给自己每门课程的学习都制定了详细而清晰的规划,却在努力的时候一个个打破。
开头密集的“√”仿佛是在嘲笑后面计划里的空白。
杰克•韦尔奇有句名言:“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炼、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最终会达到临界值。”
提炼、坚持、重复,三者缺一不可。倘若少了坚持那一步,即便你提炼出再多的精髓,也只是走在提炼的路上,知识永远不是你的,你只是曾发现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