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在校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想学习一门像语言和乐器那样的新技能或者新事物都是很棒的。但你是否期望有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让你快速掌握新知识呢?
曾经有人说如果要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至少要花一万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但有研究表明你只要通过二十个小时就可以学会全新的知识和技能。二十个小时和一万个小时就相当于百米跑和马拉松。
如果我们在学习新事物的最初二十个小时之内适应不适与挫败,那么我们就会很轻松的进入一个”新世界”。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就发现,在最开始学习一门新知识时想要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我们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在之后的两至三个月内就会达到一个瓶颈,即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去集中下去,并且这样的瓶颈期会反复的出现,而重复三次左右就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个之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这就像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是在来年六到八月之后就很难坚持下去的原因:考研前期时的很多人的念头很足,不浪费丝毫的学习时间,但到了后期,加上要完成毕业论文或者找工作的影响,自己的身心也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想要集中念头就很难了,所以很多人就会有放弃考研的想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高效的去学习呢?或者说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呢?一起来看看下面几点。
一、建立学习的仪式感
在学习开始时你要建立仪式感,要知道人是会借由仪式感来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就好比高考时每所高中都会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这就是一种仪式感,通过这种仪式感来给你一种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所以在每次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都要把学习当成很重要的事情来完成。
知乎大V白诗诗对于建立学习的仪式感有过这样的回答:
在物质上,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要把学习的物品摆在桌子上,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
在精神上,当你第二天要去学习的时候,那你第一天晚上就要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睡眠,为第二天养精蓄锐。并且当你在第一天已经高效学习完成了,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睡去。
在时间上,你要提前去准备学习的地方,比如你计划第二天早上8点去教室学习,那就提前去教室调整出自己最舒服的状态。通过这样可以方法可以降低行动前的门槛,为一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拆分目标,越细越好
我们都知道,每个新知识或者技能都有其最关键基本的部分,专注这个部分就可以高效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用到了PDCA循环原则:即每一个行动开始之前都要拟定目标计划再执行,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所有的执行计划都有这一轮循环。
比如学习专业教材,第一遍应该看什么呢?
一是看书的目录,在目录中知道一章的重点以及这一章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二看课后习题,圈出专业术语。专业术语就是本章的重点;
三根据圈出的术语去书中找相关术语的解释和重点,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就去网上查找相关概念;
四就是理解术语后就带着这些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例题,要牢牢抓住书本的习题例子图表,习题讲具体的情景,图表有可视化的功能,例子就是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相对容易的多。
所以我们只要结合少量的文字看懂了例子图表那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之后就是反复的做题目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 了解自己的能量值爆发期
能量值爆发期利用越高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