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博士:沟通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不是说话能力,是提问能力
早上刚起床,就听到了一段夺命连环敲门声,是王晨。
她一副面如死灰的表情站在门口。进来之后,她立即开口:“我想离婚,真是受不了,老是鸡同鸭讲。”
我叹了一口气:“你们又吵架了?”
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周我婆婆要过来。你也知道我这周事情特别多,接手了一个新项目,上周就开始加班到深更半夜。但婆婆放下工作过来看我们,我总不能拒绝吧。昨天婆婆打电话说下次再来。我松了 一口气,说:太好了。然后方乐就跟吃错药了一样,直冲我嚷嚷:你就这么不喜欢我妈过来看我们?他没看到我整天加班,我是担心婆婆过来了我没时间好好照顾她。老是鸡同鸭讲,把我想成一个坏女人。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遇到和方乐一样的问题:由于没能充分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又对对方的想法进行主观臆测,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就由此产生了。
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悲剧不计其数,归根结底无非是各方互相猜测对方的想法却又不能坦诚沟通所造成的。如何坦诚沟通,让沟通成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好工具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东京大学博士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问》中提到这样的观点:沟通的关键不是说话的能力,而是提问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只要有技巧地提问,就可以沟通无碍。他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沟通高手不仅会倾听,还具有高超的提问能力。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学会提问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
宅孝藤独创了坐标轴思考法,横轴是本质与非本质,纵轴是具体与抽象。第四象限中“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例如,当有人问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时,你回答:“是追求幸福。”这种敷衍的对谈就如同被人在通讯工具上问到“在吗?”而回答“在” 是一样的道理。
问题确实是本质性的,但问法太抽象了,让人不知道如何展开谈话,所以答案也不得不抽象了。如果将问题换成“你觉得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和你之前的考虑是不是有所变化?”,这样具体且本质的提问会让人更懂得如何开口。
因此,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提好问题的意识。尽量让自己的问题具体且本质。
“”
日本提问力专家粟津恭一郎说:“提问将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
如何在沟通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
1、用复述检验自己的理解
斋藤孝发现,就算重复对方说过的话产生不出新的意义,但是谈话高手仍会充分使用这项技巧。
《关键对话》的作者科里·帕特森也十分推崇复述这种沟通技巧。他指出:“询问观点和确认感受能帮助你部分了解对方的想法。如果意识到了对方为什么会出现特定感受,你可以通过复述对方表达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

复述是减少双方的误解、增加对方的好感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用“换句话说”和“您的意思是”的表达方式来整理对方的语言,抓住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王晨与方乐的事情。方乐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你的意思是,我妈不过来了,你觉得太好了,对吗?”这种复述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的攻击性。那么王晨就有可能说出自己的顾虑:“是啊, 婆婆过来了,我这做儿媳妇的应该好好照顾她。但我这周太忙了,我怕力不从心,不能好好陪陪她,尽尽孝心。”
2、理解对方的努力
斋藤孝认为,人际沟通里最需要的是找到当事者最花费力气的部分并加以认同。
也就是说,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理解并给与深刻的认同,这会让对方觉得“你真是懂我”的感觉,这对于拉近两人的距离,鼓励对方深入交谈下去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常静距离》李静曾经采访过欧阳娜娜。两人坐下以后,李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挺有风险的,要不就是专业的,要不就是演过很多戏的,你的经纪团队有没有跟你讨论过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