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呢?”
每个这样想的年轻人都有ta自己的答案,但肯定不乏其中部分人会说,因为我父母婚姻不幸福,我见过了太多的争吵哭喊和撕心裂肺,所以我觉得婚姻就是一件不会让人幸福的事,所以我不想结婚。
这样的思路被滥用在很多偶像剧的关键转折上。男女主角爱的死去活来,但一涉及婚嫁,男方竟然不太愿意,在女主误会了男主不爱她之后,偶然得知男主小时候的创伤,然后利用真爱的力量对男主进行感化,最后成功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差直接在屏幕上敲出“我们的爱与众不同,我们的爱感天动地”。
虽然偶像剧里都有甜蜜的结局,但现实中却往往不是如此。有的人因为过去的经历太过惨痛于是拒绝接触异性甚至因此转换了性向,有的人因为困于过去的经历在现在的恋爱中得不到幸福,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可能重蹈了父母的旧辙。
结果那些不想结婚的人说是因为过去父母婚姻不幸福,处理不好恋爱关系而最终分开的人也说因为我爸妈那个样子我无法处理好亲密关系,甚至结婚后又离婚的人也说“我们离婚跟他父母离婚有很大的关系,他爸妈早早就离了婚,我们也是长久不了”。
但真的对么?是因为过去的事情你才会变成今天的样子么?是因为过去的经历才使你陷入如今的境况么?
真的不对。
人不是被过去的原因所左右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着现在的目的,而人是可以从过去的“创伤”中逃离出来的。
这还要从原因论与目的论这两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说起。
一、原因论:你之所以过的不好,都是因为过去的经历
原因论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都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导致的。
因为我父母婚姻不幸福,所以我不打算结婚。
因为我学历不高,所以我无法成功。
因为我长的不漂亮,所以无法得到自己爱的人的爱。
因为我小时候没得到过父母的爱,所以我人格不健全,不会爱别人。
……
这都是常见的原因论的表述。
你有没有觉得其中有些内容很有“道理”呢?
如果是的话,那你就需要看看下面不同的内容了。
必须要说,我曾经也是原因论的信徒,而我之所以认同“原因论”还得从原生家庭伤害论说起。
在国内在,原生家庭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的,而后陆续发展为“原生家庭伤害论”,“原生家庭皆祸害”这样的流行言论,甚至有很多意见领袖教导年轻人如何脱离原生家庭。
随着“原生家庭”这个词语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频次,越来越多“有害的原生家庭”被暴露了出来,这很难不让人感到困惑,难道真的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是下父母都有不是,甚至有害么?
第一次接触这样理论的人都会很惊喜吧。
自然就会有了这样的想法:原来我之所以内向性格难以与人相处是因为小时候爸妈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关爱,原来我恐婚是因为爸妈小时候在我面前吵架留下的印象太深,原来我对异性的厌恶是因为自己父亲在成长中的缺位,原来我选了不喜欢的专业荒废了四年的时光是因为我爸从小只想管控我的人生而不是锻炼我自己去做决定……
这样一来,好像自己终于找到了自身各个缺陷的原因,也寻到了身陷困境的最初诱因,感叹一句“原来一切都是过去的那件事导致的啊。”
找到原因时轻松了片刻,但可能就陷入更加恶劣的情绪中去。既然都是过去的错,那就是父母或者别人的错,然后把不好的一面归咎于“我也无可奈何啊,是因为我经历了那样不幸的事”,把自己的能动作用摘除了出来。又因为过去的一切不曾改变,于是断言自己也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