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友见众人破衣烂衫,所谓的武器不过是些锄头,钉耙,便明白了其中的内情。他命百姓们莫再聚集,随后带着数十份状纸拔营回省,百姓们解散回家,袁廷蛟也返回袁家坪。
谢思友回到成都,向文格上报了东乡的情况,请求下令撤回其余人马。但文格认为出兵是前任总督下的命令,自己不愿干涉。
二月十四,李有恒率两千绿营兵赶到东乡,其余各部陆续赶到。各路人马共计四千五百人,皆由李有恒调遣。
众军汇集后,李有恒令部将刘道宗,李光岳率兵进驻厂溪,官渡。官兵们一路公开抢劫,蹂躏妇女,与土匪一般。
百姓们惊恐不安,纷纷传言官兵要屠戮各乡,鸡犬不留。

刘道宗率部进入官渡场后,众局绅也赶到军营要揭发“乱党”。
恰值三月初三赶集日,李开邦和吴芳体发现王英祥在场内,便诬告他是袁廷蛟党羽,刘道宗派兵将王英祥捉拿入营。
王英祥的哥哥王盛祥见状,便向场内百姓求助。众人知道官兵不讲理,便爬上山梁喧嚷,要求放人。局绅们便趁机污蔑众人都是乱党,正准备进攻军营。
刘道宗大怒,率军抄杀上山,王英祥兄弟及数十人丧命,老幼妇孺皆被追击跌落山崖。
巴蜀自古有结寨自保的传统,东乡县内分布着许多避难的硐寨。官兵杀人的消息传到各处,百姓们更加紧张,纷纷带细软和粮食入寨。
袍哥首领吴奉山见官兵来势汹汹,连夜逃往外县。马洪仑则逃入凤头寨依附寨内富户唐乐籍。
袁廷蛟被污为乱党首领,忙带着儿子连夜逃离了东乡县。

百姓山上入寨,本是躲避祸乱。众局绅却向李有恒诬告:袁廷蛟率乱党据寨,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李有恒对真相不感兴趣,只想平乱建功。于是命局绅为向导,下令各军分别朝东乡境内的寨硐进发。
三月初五,李有恒率军攻打尖峰寨,百姓们紧闭寨门。由于入寨山路崎岖,加之百姓抵抗,官军无法前进。
李开邦和吴芳体带官兵从寨后小路杀进,寨内三百余人遇害,仅有十余人受伤逃走。
官兵将寨内钱粮牲畜洗劫一空,又将附近村落纵火焚烧,掳走妇女二百余人。
这些妇女被关押在营中,家属拿钱来赎方可放归。
初七,雷玉春进攻千家硐,杀死洞内四十多名老幼妇孺,沿途村庄也被抢劫。
初十,李有恒攻打千金硐,由于百姓防守极严,官军未能攻破。
李有恒假意承诺,大军前来是搜捕逆贼袁廷蛟,绝不滋扰无关百姓。百姓们打开硐门后,全部被杀。
接下来,官军都采取诓骗的方式,攻破了小尖峰寨,斑鸡硐,灰包硐,巴壁硐等地。

袁廷蛟家人除老母李氏外,皆死于乱军之手。
局绅向若璠,冉正江和凤头寨唐乐籍有仇。他们得知盐枭马洪仑藏在凤头寨,便说马洪仑是袁廷蛟党羽,袁廷蛟肯定藏在凤头寨内。
李有恒派后营提督王照南攻打凤头寨。
三月十三,局绅们带官军杀进凤头寨,寨内上百人惨遭屠戮。向若璠带总兵刘楚华来到唐家抢劫,唐乐籍在内的主仆十三人被杀,女眷都被奸污。马洪仑则被擒回东乡县斩首示众。
半个多月内,官军攻破东乡道寨乡堡十二座,硐十八处,杀无辜百姓一千余人,奸掳妇女和烧毁民房的数量更是无法统计。
由于何处都没有袁廷蛟踪迹,李有恒便命部下带人到东乡县周边到处搜捕劫掠。

受害百姓上告无门,惨不忍睹……
颠倒黑白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日,护理四川总督文革将东乡戡乱的情况上奏朝廷。
文革的奏章是如此说的:
东乡奸民袁廷蛟,以抗税为由煽惑百姓。又勾结外匪吴奉山,马洪仑等人招兵买马,盘踞在黄金口,厂溪,官渡,程家坪,袁家坪,尖峰寨,虾耙口一带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