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命和珅去赈灾,没想到和珅往赈灾粮里掺沙子,究竟为何?
相传乾隆年间某地爆发饥荒,于是当地知府奏请乾隆开粮仓赈灾,并由朝廷拨付专项赈灾粮款,乾隆向来是仁君示人,一听说有饥荒,当然要重视起来,而且老百姓吃不上饭就容易激起民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乾隆立刻差当时主管户部的宠臣和珅为钦差去亲自拨款办理这件事。
和珅到了该地之后发现有很多人浑水摸鱼,朝廷开仓放粮,并开设粥厂,其用意本是希望受灾吃不上饭的百姓能有粥吃,结果外地很多没有受灾的人一听说朝廷发放免费的粥和粮食都赶过来冒充受灾的人赶来混粥吃,混粮食拿。
当时正值乾隆中后期,乾隆的十全武功军费开支已经耗费了国库大量金钱,再加上乾隆数次游江南,此时清政府国库已经是捉襟见肘,这次为了赈灾的钱都已经是和珅善于理财从各方面抠搜出来,再加上乾隆自掏腰包凑出起来的钱。
和珅统计时只将这一府灾情计算在内,这笔朝廷拨发的赈灾款是刚刚好只够这一府之赈济,现在很多临近府县的百姓听说有免费的粮食吃,也纷纷赶过来骗取朝廷赈济,这笔钱就远远不够用了。
看着有人来骗领赈灾粮食,和珅当机立断宣布停止发放救济粮食,将救济粮食全部由官府熬成粥,由粥厂发放现成的粥,再由受灾百姓自行领取以缓解饥饿。结果还是有不少人又纷纷去冒领粥喝,这样一来真在粮食还是不够用。
和珅一看如此也有些犯难了,对待那些冒领百姓也不能硬来,万一动用武力更加容易酿成民变,于是和珅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他下令每个粥厂施粥时,每锅粥里掺入一袋沙子。
当时和珅的下属官员都十分疑惑,这样一来这粥还怎么喝,老百姓能干吗?但是既然堂堂的军机大臣和大人都下令了,那下属们也只能坚决执行了。于是粥厂熬粥时,每锅粥里都掺入一袋沙子。
结果和珅这一招果然奏效,粥里掺进沙子,那些“假灾民”吃了带沙子的粥之后果然悻悻离去。此后这些“假灾民”吃了几天带沙子的粥就再也不去了,而朝廷的赈灾粮食也都十足地用在了灾民百姓身上。
和珅稳妥地处理了这场饥饿灾荒事件,没有酿成民变,还顺顺利利地把灾情给稳定了下去,于是和珅也就回京向乾隆复命。
但是和珅回到京城却受到了御史言官的弹劾,御史言官们弹劾和珅以次充好,往粥里掺沙子糊弄灾民,这种事情是有违天地良心,辜负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虽然乾隆比较宠爱和珅,但是这种事情关乎到自己仁君名声,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派钦差去赈灾,而钦差却以沙子掺入粥中糊弄百姓那岂不有亏仁君名声。于是乾隆也很不高兴,和珅刚一回京就立刻召来责问这件事。
和珅听完乾隆责问之后,不慌不忙给乾隆解释了一番,和珅说:“奴才是为了秉承朝廷将每一粒粮食都用在灾民身上才出此下策,前来领救济粮的这些灾民中有一部分是骗吃骗喝的人,他们并非真灾民,如若在这粥中加了沙子,那这些人必然会离去,日后也不会再来蹭粥喝。那么多余出来的粮食,才能救更多饥肠辘辘的灾民,而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他们哪会介意这粥到底干不干净。”
和珅这一番话确实很有道理,乾隆细想之下也是如此,否则任由他人来冒领赈灾救济粮食,那国库本就空虚,哪还有更多的钱用来赈灾。
于是乾隆又另派人去受灾地调查灾民意见,结果是这些灾民都对钦差和珅感恩戴德,认为是和珅救了他们,根本没人计较和珅往粥里掺沙子的事情,乾隆一看这件事既对自己仁君名声丝毫无损,还没有造成民变,因此大喜,他重赏了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