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战争进入了僵局这是刘伯承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以致于战后刘伯承在总结时说道:“未能大踏步进退调动迷惑敌人,使其暴露出弱点,结果反陷于被动,这种打法甚为不智。”而此时负责进攻龙堌集的邱清泉第五军已经分出兵力增援胡琏整编11师,有序的撤出了战场,刘伯承也不再恋战下令各部脱离战场。此战双方伤亡大抵相当,刘伯承与国民党胡琏和邱清泉这两位悍将的硬碰硬之战就此结束。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对战范弗里特。
说这一仗是硬碰硬,就是说双方这一仗没有什么计谋发挥的余地,完全是斗志对斗志,火力对火力,战术对战术的较量。
战役打了43天,就是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包和周边山头上,双方投入的兵力达10万以上,伤亡合计4万多人!一平方公里要伤亡一万人,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比不上的,也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惊人的索姆河战役(240平方公里伤亡134万人,每平方公里5600人)。
整个战役中,范弗里特指挥联合国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外加5000枚炸弹,志愿军则发射了45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美军在二战中最惨烈的一仗,打了三个月的冲绳岛战役,消耗的炮弹才210万发。上甘岭每2平方米的土地就要挨一发炮弹,难怪树木全部炸光,石头炸成石粉,山头整个削平!
由于敌人的火力占绝对优势,志愿军在战役初期损失巨大,后勤遭到严重困难,坚守上甘岭山头的志愿军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只能喝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一开始后方组织运送咸萝卜,但是咸萝卜吃多了不解渴还拉稀,于是改为运送苹果,但是在雨点般的敌人炮火下,运输人员把物资运到坑道里非常困难,有时候牺牲了几个人,只送进去一个苹果,那个苹果在二十几个人手里转了一圈还没吃完。
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由于“联合国军”的火力空前猛烈,志愿军守军两个连在第一天就伤亡殆尽,志愿军第15军45师迅速组织增援,与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打到10月20日,第45师即已投入近80%兵力,伤亡3500多人,而美军进攻部队两个团伤亡率接近70%,不得不由韩国军队替换。后续的36天中,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使得上甘岭成了绞肉机,成了东方的“凡尔登”。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了以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英雄,由于志愿军的战术是白天失去的表面阵地天亮之前必须夺回,不给敌人巩固阵地的机会,许多战士为了抢时间英勇牺牲,如龙世昌烈士为了炸毁敌人的暗堡,把爆破筒塞进敌人射击孔后直接用胸膛堵住了射击孔,与敌人同归于尽,赖发均烈士带着手雷整个人扑在敌人地堡上,将敌人炸上了天。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守方的志愿军将反斜面+坑道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即敌军在往我方阵地仰攻时,随时受到我后方炮兵的轰击和斜面阵地火力打击,攻上阵地后,又受到我方反斜面阵地火力打击,即使占领表面阵地,我方则退入坑道继续作战,夜间发动突击夺回阵地。因此,联合国军的伤亡比志愿军更加惨重。
到11月24日,“联合国军”付出了25000余人伤亡的代价,最终只攻占了几百平方米的一块阵地,不得不于11月25日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秦基伟将军和第15军也以此战名垂青史!
孟良崮战役是20世纪中国战争史上最传奇的硬碰硬战役,华东野战军用27万的弱势兵力对抗国民党45万人,在国民党重兵云集的狭小空间里,三天时间全歼张灵甫的74师,彻底扭转华东战局,而粟裕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继白起、成吉思汗之后,最擅长打歼灭战的战神。
孟良崮战役背景
1947年,蒋介石调集兵力开始对山东和陕北地区进行重点进攻,由顾祝同在徐州坐镇指挥,由汤恩伯、王敬久和欧震三人组成的机动兵团,目标是全歼华东野战军。
国军将领并不是酒囊饭袋,都在战争过程中不断成长,这次山东国军就吸取以前被分割歼灭的教训,现在选择“集中兵力、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20字战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