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双方重新签订了和平协议,辽军退去,宋朝答应给钱。因为当时双方在檀州,所以史称‘檀渊之盟’。

提到檀渊之盟,后世很多人都会称赞寇准的大无畏,认为赵恒胆小怕事。很多人觉得,当时宋朝就应该趁势北伐,扩大战果,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一口气直接灭了辽国才好。反倒是赵恒这个人,胆小怕事,明明打赢了,还要给人家钱让人家退兵,实在是让人不齿。
这个观点,当然是对的。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点。
如果当时打输了怎么办呢?
要知道,当时赵恒可是过河亲征辽国,一旦宋军打输了,宋朝的皇帝会被直接俘虏,宋朝的北方精锐会全部被吃掉。一旦打输,最好的结果也是退避南方,提前开始南宋那样割据江南的历史。如果坏一点的话,宋朝说不定就直接亡了。

几百年后,也有一个类似的事情。当时北方的瓦剌人南下骚扰,朝里有个太监劝皇帝亲征,结果最后,二十万精锐大军尽丧,都城北京被围,国家差点亡国。
几百年后的那次,名叫土木堡之变。
不管怎么说,寇准是打赢了。虽然没能一举收复北方的失地,但确实击退了辽国。一时之间,寇准名声更盛,为天下所称道。但同时,在皇帝赵恒心中,也彻底埋下了对寇准的猜疑。
今天辽国南下,你就能带着满朝文武,挟持我不得不过黄河亲征。如果他日你想造反,朕还能否守得住这片江山呢?你坚持让朕过河,到底是为了守住这片江山,还是为了你个人的清誉,拿朕这个皇帝做筹码,来一场豪赌呢?

猜疑的种子一旦被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
除了皇帝的那点小心思之外,寇准的这番操作,也招来了主和派的仇视。主和派认为,寇准实在太过胆大妄为,挟持皇帝,罪无可赦。
公元1006年,在檀渊之盟缔结一年多以后,寇准被免去了宰相之职,派去陕州做知州。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寇准一直在外做官。而留在朝中的王钦若等人,则渐渐掌握大权。因为比较擅长阿谀奉承,颇受宋真宗的喜爱。
如果只是单纯被外放,从此不再回京,寇准晚年倒也不会太过凄惨。毕竟是做了多年宰相的人,在朝中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斗倒寇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公元1019年,寇准却再次返回京城,担任丞相。

之所以再次回到朝中,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当时掌权的王钦若和丁谓,声望和资历都不够,想要晋升宰辅,根本不够格。所以必须得先把寇准给请回来,借助寇准的名声,为自己办事。奈何寇准回京以后,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不愿与其同流合污。
而此时的朝堂,也与当年寇准离开之前,截然不同了。
当年新上位的宋真宗,此时因为有风湿病的原因,将朝政大权交给了皇后刘氏来处理。刘皇后是个武则天似的人物,对于权力十分的渴望。王钦若和丁谓等人,都是支持刘皇后掌权的人;而寇准回京之后,则是支持太子掌权。
这一下,寇准彻底卷入一场无法脱身的漩涡了。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了好几个回合,谁都奈何不了谁的关键时刻。一个戏剧性的事件,改变了这一切。当时有个太监,名叫周怀政,和丁谓他们这群人有私怨。但是,这个人也不算什么好人,不是寇准那一派的。周怀政决定,发动政变,尊宋真宗赵恒为太上皇,令寇准为相,太子登基。结果还没来得及政变,这事就败露了。
事情败露之后,掌权的丁谓自然不会放过周怀政,但同时,也没忘了事先毫不知情的寇准。丁谓诬陷寇准,说寇准也想谋反,后来虽然查无实据,但既然周怀政打算令寇准为相,寇准自然也脱不了关系。
就这样,寇准被贬出京城,流放边疆做官。

作为胜利者的丁谓,在当上宰相之后,自然不会忘了打击报复,对寇准一贬再贬。最后,寇准被贬到了雷州。据说寇准在雷州的时候,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后来还是当地的百姓,听说寇准的遭遇后,主动给寇准盖了个房子。
公元1023年,寇准病逝于雷州任上,终年63岁。死后,妻子宋氏请求归葬故里,结果因为手中银钱有限,运到途中就没钱了,只能就地安葬于洛阳巩县。直到十年之后,宋仁宗才为寇准平反昭雪,将其归葬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