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和我们现代人,手里有点闲钱,就想买个股票、基金,或者入股个什么生意的性质一样,只不过当时的财主们,更愿意去投资女婿。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投资,财主干嘛不投自己的亲儿子,非要花巨资,并且还搭上一个女儿去投资女婿呢?
这里面有两点原因。
第一,当时的投资,虽说性质上和我们现代人去买点股票、基金一样,但这些财主们要的可不是仅仅挣点钱而已。
他们要的,是通过投资一个人,让他以后成就非凡的事业,好让自己的家族出人头地,甚至改变阶层。
因此,这就注定了投资的性质,是风险度很高的。
而在当时是什么时代,正是秦末,这就意味着当时正处乱世,而在乱世里要想进行投资,并且还期盼着被投资人能成就非凡,那么该投资哪种人呢?
自然是像张耳这种敢打敢干,舍得一身剐的人。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投资张耳这种人确实可以,并且说不定就会改变家族命运,不过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很大。
毕竟,投资他们,就等同于投资造反的买卖,这一不小心失败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因此,总不能教唆亲儿子去造反吧,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投资外人的话,未必能获得回报,所以,投资女婿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毕竟,一个女婿半个儿嘛,这亲戚关系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改不了的。
而这只是原因之一,之所以投资女婿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投错了,还可以换。
你没有听错,这里所说的换,正是换掉女婿本人,并且再找一个新的女婿投资,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陈平的丈人爷爷。
陈平的家乡,有一个富人叫做张负,他有一个孙女,生得貌美如花。
不过,张负的孙女前后嫁了五次,但每一任的丈夫,全都死了,以至于张负的这个孙女一直寡居在家。
这五个人具体怎么死的,史书上含糊其辞,说是被张负的孙女克夫克死的,不过,这明显属于是托词。
要是克夫克死一个两个尚且能说得过去,但这五个全都死了,就不合常理了。
而结合当时的财主富户喜欢投资女婿的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五人有很大概率不是正常死亡。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五人没什么本事,张负觉得投资他们投资错了,然后就....
而一直到张负遇到陈平后,虽说陈平当时穷得叮当响,家里连个门都没有,拿个破草席当门,但张负却觉得陈平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最终把孙女嫁给了陈平。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史记》
当然,这只是两个表面原因,真正促使张负愿意把孙女嫁给他,同时还贴钱给陈平办婚礼的动机,是因为陈平的脸皮很厚。
是的没错,张负看中的,就是陈平的“脸皮厚”。
厚到什么程度呢?当初陈平还十分落魄的时候,曾经有一年年底正逢“社祭”,村里的人就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
而这个“社宰”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为大伙分肉。
也就是说,“社宰”需要把杀好的整只牲畜,按照当地村里的人口,进行切开后,分给村里的每家每户,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工作。
陈平在这一年当了“社宰”之后,切出来的肉每一块都十分匀称,这就让每一户人家分得十分均衡,因此当时他还获得了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纷纷夸他分得好,干的十分称职。
而陈平在听到大家伙儿的赞扬后,十分感慨说了一句话。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记》
什么意思呢?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他陈平将来有一天能主宰天下,那么分配利益战果什么的,照样也像今天分肉一样公平。
要知道,当时陈平穷得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家里更是连个门都没有,但是却敢发出这样的豪言壮志,这叫什么?
说的好听点,这叫敢想,叫胸怀大志,而要是说的不好听点,那就叫脸皮厚。
就好像在我们身边,一个混的十分不如意,日子过的十分潦倒的人,某日跟你吹他将来会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性质一样,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人是吹牛,吃饭都困难居然敢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