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朋友,甚至对于某些医务人员来说,可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要求少吃饭,再少吃饭,他们认为这样对糖尿病控制有利,血糖就更容易控制。
饭吃的多少,确实对血糖的控制影响是非常大,但吃的多少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糖尿病人的发病,确实和饮食有关。
肥胖和超重人群
长期大量的摄入高热量的食物有些人体重增加,表现为超重或肥胖状态,胰腺负担会过重,血糖逐渐升高,最后会发展为糖尿病。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减少饭量,减少热量的摄入至关重要。热量减少,可以降低血糖热量减少,可以减轻体重不仅能够保持血糖的稳定,而且能够避免长期肥胖所带来的心脑的健康问题,避免心脑缺血的出现。
消瘦或者消耗人群
消瘦或者消耗人群中,他们的体重明显的低于正常,或者由于存在一些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严重的炎症等等,体重一般偏低,对于这部分人群饭吃的太少,体重就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也会降低,因此不能饭量太少,更不是越低越好。而且为了疾病治疗的需要,还要求摄入相对多的热量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是不能严格的限制热量的,要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来维持标准的体重,因此饭不能越来越少,这样不仅对控制血糖不利的身体的恢复,也是非常不利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对于肥胖人群来说,他们也是处于相对营养不良的状态,脂肪含量过高,肌肉量少,体内的蛋白质总量偏少。这部分人群减重更重要的是要减脂,要减少碳水的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要进行增加肌肉量的一些训练如平板支撑、杠铃等运动。

我们要求保持健康的体重,就要求摄入的热量营养是均衡的,不仅包括主食还要包括优质的蛋白质,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饭吃得少一些对血糖控制是有利的,但并不是吃的越少越好。一定要保持合适的量,要根据标准体重和体力劳动情况,按照医生的要求设定合适的碳水摄入量。
我已经糖尿病快二十年了!大毛病没有,身体弱也算正常,刚得病的时候,确实不敢吃多,饿的哭唧唧的,后来我就谁的话也不听了!以前挑食的毛病也彻底改了,凡是有营养的食物,来者不拒,也不挨饿,定会吃饱,啥都吃,水果也几乎都吃,我爸妈看了都害怕,自己饭前解馋,吃了很多西瓜,吃饭时,主食就少吃或不吃,葡萄有时候真是忘乎所以,吃多了,正餐就不吃了!当然不是经常 我只有一个原则,身体有病,就要好好吃饭,绝不能挨饿和忌口,一定要营养均衡是身体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以鄙人二十多年抗糖体验,以为:
1、饭吃得越少,对糖尿病控制越有利的现象是暂时的,撑三四天后,要么没力气、要么头昏脑涨、要么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饭吃得越少,不如将“越”改为“较”,与自己以前的饭量比较,一点一点降下来,最低一天不少于150克饭,保证自己四肢有力,身体能正常运转。
3、饭吃得较少,是指饭的重量,饭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吃饭的顺序排在汤___菜___肉之后,或者细嚼慢咽、饭吃一会儿停一会再吃,可利于控糖。
4、饭量不仅指重量,还包含总热量的含义,学会“交换份”换主食,让饭的总热量受控,更利于管理血糖。
5、总热量一定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多品种,例:杂豆、色米、麦类、薯瓜、干果等。
6、饭食宜硬、稍凉、少水,煮的时间短一点儿,材料混入蛋液,少添加油盐。
7、进食虽是控糖的基础方法,但是快速降高糖不可取,故不宜饭“越少”或无饭,有计划得吃饭,让糖慢慢低到合理限度,反而利于身体健康,保命须严防低血糖。
8、控糖是系统工程,还包括运动、药物、压力、情绪等,控糖只是手段,提高整个身体的综合素质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