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正科级,是去街道当副处级领导还是去市直机关拼副处级干部?
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的最大优势就是平台高。在这种规格的城市,处级以下级别基本上到点就提,很多人在30来岁就可以解决副处,保底也是正科,混得差一点在35岁也能晋升处级,没有实职也有职级。你在40岁还只是个正科,客观评价进步有点慢,说明你的能力和助力都有限。既然斤两有数,选择的余地应该不多,正常情况不管哪里出了位子,都应该毫不迟疑答应,怎么还可能在犹豫、纠结?
有过体制经历的人都清楚,平台越高,机会越多,进步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角度理解,不管是在副省级城市、直辖市,还是在普通地市,能够有机会去市直机关,肯定比留在城区街道要理想。一来市直机关平台高机会多,二来市直机关相对基层乡镇和街道,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低,更容易兼顾工作和生活,对家庭有利。因此,当有机会同时在街道和市直机关做选择,绝大部分人都会选市直机关,从哪方面理解都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你确定自己有选择?
如果有,以40岁的年龄,选择市直机关压力小进步快,肯定比街道好。反之有位子就不错了,哪轮得到你这么纠结。
当然,不排除你有大领导支持,领导跟你交了底,让你考虑去哪里。如果是这样,更不用纠结了,哪里好去哪里。即便自己拿不定主意,把问题抛给领导,表态一切听从领导安排,领导也不会亏待你,让你去不好的位子。更何况,同在一个城市,同样是副处级,街道办副职比市直机关副处岗位也差不到哪里去。
总之,不管在街道办还是市直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当领导,再苦再累都有限。你已经40岁,不年轻了,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有机会赶紧上,别犹豫了。
看来这个40岁的正科级是面对两种选择,一个是去街道当副处级领导;一个是去市直机关拼副处级干部。这两种选择里都有一不同的字,去街道是“当”副处级领导,而去市直机关是“拼”副处级干部,两个不同的字,使概念变成截然不同结果,前者是名副其实的副处级“领导”,后者却是口头上的许诺,而且后者还是靠“拼”,实数没有把握的事情。
通过上述情况分析,如果是我会选择前者,也就是街道副处级领导,为什么会选择前者?它的优势是什么?首先从年龄上看是40岁的正科,这已经不是最佳的年龄段了,提拔的机会和条件都不具备更大的优势,越往后越不好提拔了,机不可失,那么眼前这个街道副处级领导是最佳的机会和选择,虽然街道是最基层,但是副处级领导的职务级别都一样的,工资不差钱,而且还是实职,属于名副其实的领导干部,另外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街道的副处级领导属于一把手,因为街道办事处本身就是副县级。这样一来,虽然是最基层,但是也是父母官,和乡镇相差无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权力范围都很大,这个选择何乐而不为?而如果去市直那么这个副处就没有保证了,原因是靠自己去拼!拼上拼不上这就两说着了,没人给你下保证。况且到了副处这个级别竞争是非常难的,僧多粥少,竞争很厉害,所以说去街道办事处是最佳的选择,40多岁距离退休也没有几年了,何不及早把职务问题解决了,有职就有钱,官大一级,钱上去不少,何乐而不为?
40岁正科级,建议去街道当副处级领导,而不是去市级机关拼副处级干部,理由有如下:
一是从职位前景看,市级机关衙门大、级别高、职位多,理论上讲职业前景更广阔。但有一点需注意,就是你的年龄问题,你已经40岁了,去了市级机关还只是为副处级岗位打拼,年龄已经不是优势了,一步慢步步慢,以后的发展也无法预料。而现在提拔干部越来越重视基层工作经历,能去街道分管一方面的工作,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要是能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是从职位的含金量来说,你说的是去街道当副处级领导,那你所在的城市应该是直辖市或者副省级城市,副处级领导起码应该也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有分管的科室,妥妥的实职领导。而去市级机关,副处级干部既有实职的副处长,也有非实职的副处级调研员。而且在机关哪怕是实职副处长,也只是级别高一些的办事人员,很多工作还是需要亲力亲为,不如街道副处级领导,更多是安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