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检查?

同时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需要定期复查以下项目: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1、凝血常规;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2、肝功;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3、肾功;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4、血糖;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5、血脂。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谷丙转氨酶>3倍以上或者肌酸激酶>10倍以上的需要立即停药。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发现血糖出现增高的,建议选择匹伐他汀。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肝功能异常或者慢性肝病患者选择瑞舒伐他汀。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肾功能异常或者慢性肾病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定期复查上述检验项目,每半年一次为最佳。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都是心血管科最常用的药物,这两种药加在一起,可以说是治疗冠心病的黄金搭档。甚至在某些时候,这两种药成了“有病治病,没病保健”的神药,当然这是使用的误区,药可不能随便吃,要掌握科学的适应症,因为胡乱用药增加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能加经济负担、浪费医疗医院。对于确实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复查,多数医生给患者使用药物的时候都会交代。为什么要复查呢?复查哪些内容呢?复查结果怎么看?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1、为什么要复查?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评价一个药物,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通俗地说就是要看疗效、副作用,所以,复查也主要针对这两方面。比如阿司匹林,它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出血,那我们复查的时候就要着重针对是否有出血进行检查。再比如他汀类药物,它的直接功效就是降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我们复查之一就是要看看胆固醇怎么样了。如果不进行复查,就这么闭着眼睛一直吃药,耶不知道有效果没效果,又副作用还是没副作用,等到发现没效果或者重大副作用的时候,病情已经变得严重、复杂、难以纠正,那就糟糕了。常复查,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那病情就会稳定,治疗效果可以保证。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2、要复查哪些项目?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1)血常规:血常规,也叫做血细胞计数检查,主要是计算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血液中大体上有三类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血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为什么呢?因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有可能引起出血。如果身体内存在持续比较多的出血的地方,就会体现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下降。那血小板呢?简单的说,血小板是有助于凝血功能的,能够防止出血。正常人血小板的数量在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下降,又同时在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那就要注意出血的问题,如果血小板太低,甚至要停用阿司匹林。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2)凝血功能:人体的凝血功能涉及到多种凝血因子,复查这个项目的作用,和前面复查血常规的作用类似。我们去抽血化验,结束拔针后,会拿一个棉签压着,有些人压比较少时间就可以,有些人需要压比较长时间,这就和凝血功能有关。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3)肝功能:他汀类药物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发生率,在这个检查项目里面,我们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如果有发生肝损害,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4)肾功能、尿酸:这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有关,阿司匹林会影响尿酸的代谢,部分人使用阿司匹林会引起尿酸升高,而一些他汀类药物也会造成肾功能损害。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5)血糖:这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特有的一种副作用,他汀有可能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而且有可能导致原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发生新发的糖尿病。Dj6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怎么软化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生活中做好这几点,或会有所
  • ​“万能神药”阿司匹林 也不是随便吃的
  • 胃病用药,奥美拉唑,你都了解多少?一文解析
  • 发生脑供血不足时,推荐这6个方法,或能避免病情加重
  • 医生提醒:这4种退热药对宝宝有害,家长朋友再着急也别给
  • 每天吃1粒阿司匹林不仅能软化血管,还能延长寿命,这是真
  • 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7个常见错误,1个都不能犯
  • 用安宫黄牛丸或三七粉代替阿司匹林,预防脑梗复发?
  • 阿司匹林和他汀,4个常见用药错误,一个也别犯
  • 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4个错误不能犯,需要长期吃的人早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