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在1931年前的技术水平和基建能力。我们完成这些已经是2019年了。时间的巨大落差让我们是不是有点沮丧,难道美国的基建能力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没有进步过?
2)大规模基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我们有一句谚语: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物流的基础,而物流是发展的基础。所以为什么要发展基建,就是要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让物流畅通起来,让交流更加无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美国大力发展基建的原因。美国在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建设了接近40万公里的铁路,极大的推动了上个世纪美国的发展。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把铁路拆了那么多呢?就是因为从某些方面来看,汽车的发展,从某些方面分担了一部分物流。因此铁路基建到达了一个峰值。高速公路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截止到2018年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13.5万公里,美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是12.4万公里。美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和中国差不多。
美国大约有三亿人,我们大概有13亿人。这样看来美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只比我们少了一点点。我们的高速公路发展是近年的,而美国是上个世纪的。
从铁路和公路来看,美国人曾经的基建能力非常厉害,一点也不比我们今天差。美国为什么不继续加大基建投资,继续修更多的路?
这样看来基本上没有必要了,因为人家该修的已经修了,该建的也已经建了。不但不建,人家在不停的拆铁路,因为没什么用处了。
这些基础建设完全是上个世纪的产品,从上个世纪,美国就完成了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发达国家。我们现在还在发展,所以大规模建设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顺便说一句,人家的农田水利建设也非常成熟。
所以从美国的发展经历来看,我们的基础建设还大有作为。远远没有达到峰值。这也是我们大搞基建的原因。
我们发展的比较晚也有好处,我们的高铁就是伟大成就。相当于全美又慢又难看的火车,我们的高铁完全碾压他们。
3)破旧的美国基建,钱才是最大的障碍。
相对于我们干净,崭新的高铁,美国日本德国的火车看起来又旧又破。
我曾经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去过这三个国家,也乘坐过他们的火车。有亲身经历来说这件事情。
首先相对于我们每个地方高大上的候车室,美国日本德国的某些地方的候车室真的可以算工棚。估计建筑面积不到两百平方,列车只有一到两节,车上的人只有四五个。有一次在日本乘车,整节列车只有我和我同事,睡了一觉醒来还是我和我同事。我真有些纳闷,这样的列车怎么赚钱?
我没有看过这些铁路公司的财务报表,但就看乘车的人数,就大致估算出来不怎么赚钱。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候车室还没有我们的卫生间漂亮的原因,资本是逐利的,没人坐的铁路,还有必要发展吗?
那么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都去哪里了?美国德国人口密度不大,但日本大啊。为什么坐火车的人不多。其实很好解释,他们没有坐火车,他们自己开车。
这也是他们不大力发展高铁的原因。人的惯性是非常大的,他们开车习惯了。美国人号称是车轮上的国家。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想去哪非常方便。坐火车的人少了,这些公司不赚钱,就没有必要把钱投在铁路上。没有利益驱动,就没有资本去操作。
但是从理性上来讲,高铁是不是值得发展?是的,非常值得发展。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快速把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极大的缩短了时间,创造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