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个时候生活水平不是那么好,医疗水平也不是那么好,如果像现在这个年龄才结婚的话,耽误子孙后代呀。
十三四岁的女孩,很多人甚至还没来月事便嫁人了,而这么做,主要有几个原因,有的是被迫,有的是出于私心。
古人十三四岁嫁人,这在许多史料中是常可见到的。譬如说,历史上的很多后妃,都是十岁出头就出嫁了:
康熙帝大婚时才十二岁,他的皇后赫舍里才十三岁;
同样十岁出头就出嫁的还有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出嫁时十四岁;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皇后何令婉,也是十一岁出嫁。
相对于这些十岁出头出嫁的,下面几位才叫人瞠目结舌: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被立为皇后时才六岁;金世宗和乌林答氏皇后订婚时双方都才五岁……
皇室风气如此,其他阶层也不例外。譬如东汉史学家班昭,就是十四岁嫁给了丈夫曹寿;被载入《晋书》的烈女严宪和龙怜都是十三岁出嫁。
即便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代女子出嫁的年岁,像《红楼梦》中史湘云找到婆家时也才十二三岁。
所以,古代女性的出嫁年龄确实是十三四岁。
可是,在伦理情感上,这个年纪的女孩才出懵懂,很多尚未懂得男女之情。而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时候的女孩刚刚发育,有的甚至还没来月事。现在结婚,对于女孩的情感和身体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那么,古人为何非要这么早结婚?他们就不能再多等几年?
其实说起来,他们有的真的很无奈,因为这都是被迫的。
一,不敢违抗规定
历朝历代,对于男女婚嫁年龄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有的朝代,如果违背规定,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如汉惠帝时期,规定女子必须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出嫁,超过了三十岁就得征收五倍的赋税。
这是经济处罚,更狠的在后面。
再有北齐武平七年有诏:“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
大意是说,女孩子就该在十四岁到二十岁之间出嫁,不然就要接受相关部门教育,如果家长隐藏女儿不让出嫁,就要丢掉小命。
南朝时,规定女子过了十五岁还没出嫁,父母也要受到惩罚。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那么,这些统治者为何要强迫女性在这么小的年龄出嫁呢?主要两个原因:
首先,与战争有关
古代战乱非常频繁,而每一次战争,人口便大规模减少,为了有充足的兵丁,就得增殖人口,很多统治者对男女婚嫁一事就抓得很严。
譬如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就规定男子20岁必须结婚,女子十五岁前必须嫁人,不然就罪及父母。
吴越争霸时,越国兵丁锐减,濒临灭亡,越王勾践便颁布法令,命男子20岁还没娶妻,女子十七岁还没嫁人,父母也要被定罪。
而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大多经历一系列腥风血雨。为了安抚人心,稳定政权,统治者会马上采取休生养息的政策,催百姓早婚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