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代的男子去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也就成了十分正常的一件事,这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需要。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48d2496ff1d3745c.jpg)
其次,国家对结婚年龄的限制,促使女子不得不早点嫁人
在古代,不管是哪一朝的君王,在涉及到百姓的婚姻大事上时,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汉朝时,朝廷就规定,如果哪一家的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嫁人的话,那么就会遭受严厉的处罚。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五算。”---《汉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女子超过十五岁后,必须嫁人,不然的话,就要对这家人收取五倍的税赋来当做惩罚。
不仅如此,在魏晋时期,假如家里有女子超过17岁不嫁人的话,那么父母兄弟,都会因此而获罪。
最狠的,莫过于南北朝时的北齐,当时的北齐朝廷就规定,家中有女子超过十四岁不嫁人者,家人皆处以死刑。
如此严厉的处罚措施,让当时的百姓们不敢不遵守,因此,只要家里的姑娘稍微大一点,就开始张罗着给她寻找婆家,务必早日将其嫁出去。
而国家对此有严厉要求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想方设法促进人口增长。
历朝历代,对于人口的需求,都从没有间断过,毕竟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有了更多的人口,这个国家才有实力与其他国家抗衡。
而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情况更是如此,尤其是在那些刚刚立国之初的朝代,为了增加人口,皇帝们使尽了浑身解数。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b3cd9f2703680c1e.jpg)
刘邦建立汉朝时,由于经历了秦末的大乱,人口一度非常稀少,怎么办呢?鼓励百姓生孩子。
为了鼓励百姓多生孩子,刘邦当时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只要你生孩子,那就给你免两年的赋税,同时,自留地的粮食也全部归你。
还有,在唐太宗时期,也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甚至把目光都盯到了寡妇身上,规定寡妇不能守寡,必须嫁人生孩子。
找不到人去嫁?这不是问题,官府负责给你找,总之都得嫁人。
并且,在古代官员的考评中,人口的增长与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考评标准,只有所管辖的辖区内人口增加了,才会在这个官员的考评上加分。
要是减少了,提拔升迁就不要想了。
因此,官员们对这一块也是极为重视,除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律法规定之外,更会加大惩罚力度,以保证自己的指标达成。
一方面是国家极具吸引力的鼓励生育政策,一方面是官府对于超年龄不嫁人的严厉处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和该怎么做,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因此,百姓们只要家里有女儿的,都会早早做打算,好让自家的姑娘早点嫁人了事。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0f21b4c6a06ed872.jpg)
还有,就是古代女子地位很低,嫁不嫁人她们说了不算
古代的封建社会,讲究的是“男尊女卑”,女子的身份再尊贵,哪怕是皇室的公主,在婚姻大事上,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因此,为了某些利益关系,比如攀附权贵,再比如为了得到一些财物,那些有女儿的家庭,就会把女儿当做一种工具,继而将她嫁人。
像苏东坡的好友张先,就是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姑娘为妾。
这个姑娘本身,愿意嫁给一个黄土都快埋到头顶的老头子吗?当然不想,但是她能有什么办法?但不管她愿不愿意,这就是当时男权社会的现实。
自身没有话语权,再加上上有官府的政策,下有父母的压力,因此,古代的女子,只能是在十三四岁的年纪选择早早嫁人。
并且,从古至今,男人们都喜欢年龄小的姑娘,这也是促使女子早婚的一个原因。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曾对纳入后宫的采选女子做过年龄上的规定,当时他要求,只有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良家女子,方可纳入后宫。
但这条“十五岁”的限制,到了嘉靖皇帝时,就被其公然打破。
《明会要》记载,嘉靖皇帝朱厚熜,曾将纳入后宫的采女年龄下调至11岁至16岁,而他的儿子隆庆皇帝,同样也是如此,曾经一次性就选了三百名12岁左右的民间淑女入宫。
皇帝都带头这么干,下面的人自然是学得有模有样,因此,就有大量十几岁的小姑娘,被皇家宗室,以及达官贵人纳为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