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上的进体制,意味着有编制,一般只包括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广义上的进体制,包含了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甚至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范围很广,简单说就是拿国家财政工资的人。
我们逐个来说吧。
一,公务员。
1.参加公务员考试。国考和省考都算,只要考上了,都是公务员,每年都有招录,本科学历35岁以下,硕士和博士的年龄会放宽一些,但这几年的竞争比较激烈。
2.参加选调生考试。中央组织部和各省委组织部,甚至一些副省级城市,比如深圳市,也有组织选调生考试的权力。选调生考试只面向应届毕业生,且对毕业学校有要求,中央组织部的选调生一般都要求985大学以上,各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会包含211大学和一些较好的普通本科院校,太差的学校就没有机会了。
3.通过调任成为公务员。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话,可以调任到行政单位任职,成为公务员。
4.参加公安联考。公安联考是指考警察,警察也属于公务员序列。公安联考只面向警官学校的毕业生,不仅要笔试和面试,还要进行体能测试。警官学校的毕业生,考上警察的比例其实很高。
5.通过五类人员政策转为公务员。每五年一次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会拿出一个领导班子的职位,面向五类人员开放,由五类人员一起竞争这一个职位,五类人员包括事业单位一把手、村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都有相应的年龄、学历等要求。
6.部队转业为公务员。部队正营级以上军官退役,一般会安排公务员编制,如果仅仅是士官,不管多少年的士官,都只有事业编制。
7.其他各类专项考试。比如面向事业编制人员的专项考试,面向村书记的专项考试,面向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优秀人员的专项考试等等。这些考试不是常态化的,可能某些地方有,某些地方没有。
二,事业编制人员。
1.参加事业编制人员招聘考试(公务员考试叫招录,事业编制人员考试叫招聘,不一样),比如考教师、考医生等等。
2.参加高层次人才选聘。各地都有高层次人才选聘,一般是硕士以上学历,不需要笔试,直接面试,通过率也很高,直接给事业编制。
3.参加各类专项考试。比如面向村书记的事业编制人员招聘考试,很常见,每个乡镇都有那么一两个村书记通过考试成为事业编制人员。
三,国企员工。
一般都是参加招聘考试,比如国家电网、各大型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烟草等,每年都会到大学里面去招聘,也需要通过笔试和考试,一般只面向应届毕业生。
国企的招聘考试没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制人员考试那么严密,存在比较多的操作空间,所以很多人会走这条路进入体制内,在伺机调任到行政单位任职,转为公务员,比如江西的周公子。
四,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里面的非编制人员。
这些算不算进了体制?其实并不算,但饭碗还是牢固的,只要不犯错,都能干到退休,前提是与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非编制人员的招聘很多,只要有大学学历,35岁以下,想做非编制人员,都能做,甚至好多单位的非编制人员(或者称辅助人员)招不到人,因为待遇不高。
五,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干部。
村委会和居委会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只是群众自治组织,但村委干部和居委会干部都是拿国家工资的,勉强也能算体制内吧,毕竟干的活差不多。
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干部只有选举这一条路,有才华、有能力、有人脉的,就能选上。
但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干部不算铁饭碗,因为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选不上就丢了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