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跟他同龄的汉高祖刘邦在干啥?
要知道,客卿和游侠的游历,不只是需要自己有本事,还要名声和财富,刘邦的“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都是名士的基本配置。

没有名气的刘邦要想走名士之路,自然是不赚钱也要先往上搭钱的,所以,他的行为在他爹太公眼中,自然就属于不好好置业的败家子。
按照战国秦汉时期的赋役标准,已经成丁的刘邦是需要承担徭役的,这是无可避免的,那他还怎么在魏、楚淮北之地游荡寻求梦想呢?
因为好朋友萧何的帮助啊!萧何也是沛人,以文无害补为沛县吏曹令史,《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多次在吏事上保护、回护刘邦,给予他方便,在服徭役时不安排他,官吏也不追捕他,所以刘邦可以逃避徭役,出去游荡长见识。

但是,随着秦帝国的疆域扩大,以及刘太公的不支持,穷困潦倒、也“及壮”的刘邦,只能打道回府,把他的名士梦收起来,回家脚踏实地的过日子,利用自己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试为吏”,进入大秦的体制内,并迅速升职为一百二十石的泗水亭长,然后迎娶白富美吕雉,成为沛县的豪吏阶层。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刘三解《汉瓦》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刘邦比秦始皇小3岁。
秦始皇是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统治的第一人,所以,他给自己冠名始皇帝。秦始皇十岁以前随母亲生活在赵国,十岁时回到秦国,十三岁即位秦王,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秦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亘古未有的伟业。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伟业时,刘邦三十五岁,他此时还没有成家,更谈不上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历史选择刘邦作为秦朝灭亡后统治中国的汉朝开国君王,从刘邦在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的那些年的经历中,或许能略见一二。
刘邦的出身比较普通,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老太,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秦统一之前,他是楚国人。但从他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就有些与众不同,其一、他很讨人喜欢,也善于跟人交往,很大度,经常请人吃饭,;其二,不喜欢干活,也不喜欢从事生产劳动,但身边总有一帮朋友,像一个带头大哥。
刘邦作为秦朝的子民,在秦始皇离世时,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镇的治安大队长,倒跟他带头大哥的形象很相称。有几件事,能体现他的不同凡响:1、他经常请人吃喝,经常赊账,而且给人酒酬数倍,所以,围在他身边的人很多;2、他是亭长,经常出差到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他就感叹说“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还是有远大志向的;3、沛县县令的朋友吕公(吕公家境殷实)到沛县投靠,萧何当时在县里当差,就四处张罗,意思就是县令的朋友来投靠,大家送点礼金,搞个欢迎仪式祝贺一下,交的份子少的(一千以下)坐在堂下,超过一千坐在屋里,刘邦就说他交一万,一万是大礼,吕公亲自到门口迎接,刘邦还坐上了主桌。后来,不但萧何永远追随了他,吕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邦。以上这些,就是秦始皇度过非凡一生时刘邦大致的生活状态,那时候他就知道财散人聚的道理,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个人魅力、知人用人使他继秦朝之后开创了伟大的汉朝基业。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加上我的评估。刘邦是一个基层(非底层,因而叫农民起义是牵强附会的)不太安生,好结交三教九流朋友,却不得不谋生的人。后十几年是反秦组织地方骨干成员。
一、刘邦属于基层家庭,而不是底层家庭成员
1、家住县城或县城附近,家里有房产有院落,有十几亩至几十亩地,甚至于上百亩地。
2、自己小时上过一到几年私塾,后来跟上周围或江湖上练武之人习武和行走于县域大小的江湖了。
刘邦的武功比项羽差远了,比他的大多大将也差不少。只能说明他所习武的师傅水平一般,或者是他在武术方面悟性一般。
3、关于亭长位置。有可能是游走小江湖后被人用做亭长,然后才有县吏朋友。也可能是先有县吏朋友,才有亭长。也可能是参加反秦组织后,组织势力争取的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