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药剂”是啥?对女性伤害有多大?
对于慰安妇们来讲,606药剂就是帮助日军作恶的帮凶,如果不是它的出现,她们也不会遭受如此非人的折磨。

最后总结
“606”药剂最初研制出来是作为攻克癌症的良药来使用的,最后却被丧心病狂的日本人作为作恶的工具。即便二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日本的种种罪行,依然不可能会得到原谅。
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说原谅、也没有资格替受到日军侵害的慰安妇说原谅。
1935年,日军为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让医生将“606”药剂注射到了十多名慰安妇体内。这些女性颤抖着胳膊,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么。当药物注射完毕后,日本军人露出了贪婪的笑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战场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罪行数不胜数,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日军在作战的时候还有个禽兽不如习惯,那就是为军队配备慰安妇。一开始慰安妇基本都是从日本被哄骗过来的,后来士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日军便开始抓捕被侵略国家的女性充当慰安妇。

日军在多地建造慰安所,强迫女性为他们服务,数不清的女性身体被摧残折磨,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日本人甚至给她们注射“606”这种药剂,对慰安妇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日军为什么要给慰安妇注射“606”药剂?
1932年,日本人为解决战场上士兵的生理需要,刺激士兵们的战斗热情,连哄带骗的从国内召集了15名年轻女性,将她们送到了上海。这些年轻女性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甚至还满怀憧憬地以为让她们来游玩。
这15名女性成为了“日本的第一批慰安妇”,她们的到来,让日本士兵欢呼雀跃。但是日本士兵数量太多了,而且根本不把她们当人看。这群慰安妇每天需要连续工作,根本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面对日本士兵的轮流侵犯,她们之中大部分人被蹂躏的奄奄一息,有的则在逃跑的时候被打死了。
后来,战争持续深入,日本士兵数量更多了,对慰安妇的需求也更大。仅靠日本国内的女性根本不够,于是,丧心病狂的日军开始从中国抓捕年轻女性当做慰安妇。

当时的战火蔓延到哪里,日军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大量的年轻女性被日本人抓走送到了慰安所。她们在慰安所里遭受了非人的对待,每天饭都吃不饱,却要连续为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日本士兵服务。稍有不从,迎来的便是一顿毒打,即便是来了例假,这群“恶魔”也没有停止过侵犯。
吃不好,睡不好,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这群慰安妇病倒了,很多人染上了梅毒,即便是这样,一些日本士兵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兽欲。
很快,疾病在日本部队中传播开来,士兵们的战斗力锐减。这个时候日本高层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为了解决性病的困扰,又能满足士兵们的生理需求,疯狂的日本人打算将一种叫做“606”的药剂注入到这群慰安妇体内,完全不考虑这种药物对女性身体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606”药剂怎么研发出来的?有什么作用?
说起606药剂,就得说一说大名鼎鼎的德国医学家保罗·欧立希了,他在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世纪,各种传染病的细菌被发现,这些细菌对人类有巨大的危害,但是如何消灭它们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保罗·欧立希出生于德国西里西亚的一个犹太家庭,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医生,他对细菌学有很大的兴趣。每当他在病房里看到饱受细菌困扰的病人,尤其是受到梅毒折磨的人时,他就在想,要是有一种药物,能够杀死体内的细菌,而又不破坏正常的细胞,那么细菌就不再是那么令人害怕了。
欧立希的老师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创立的“细菌染色法”为细菌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欧立希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跟随老师的实验中,也学到了不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