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了战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粮食呢?
一旦规模和体量都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断绝经贸往来,则意味着双方的利益失衡,冲突不可避免,会对区域安全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更甚爆发局部乃至波及全球的战争。
然而现实往往是利益冲突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方才上升到经贸关系中断的局势。可以说,通过协商,各退一步已是奢望,重新分配利益成为各方迫切的想法。

三:启用预备役,召回退伍军人。
各国都在扩充军队作战数量,尤其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事人才。如果不提前准备,万一战争真的开打,就会措手不及,失去先发优势,从而沦为被动防守态势,对以后扭转战况极为不利。
所以一旦爆发战争,国家势必启用大量预备役,甚至召回部分退伍军官,执行保家卫国上战场的任务。尤其是那些强制征兵的国家,一旦打起仗来,他们的先发优势会很明显。
四:军演的次数越来越多。
既然全世界都陷入存量博弈,经贸这个稳定器也逐渐失灵,国际机构的协调机制形同虚设,那么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定出于安全考虑,加强武装实力,在常规军演的基础上增加各种非常规的军事演习,而且演练次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动员规模也会一次比一次大。
五:由常规军备转为战时军备。
战争开打之前,国家会将生产资源和制造供给从民生领域倾斜至国防军工领域,确保各类军事战略物资供给充足,然后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战时状态,通过法律手段集中兵力、调度物资,统筹和组织战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小事宜。

六: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发生转变。
如果是卫国性质的反侵略战争,民间的舆情肯定是呈支持态度的。为了家国利益,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民众的抗战情绪高涨,从中也能看出社会大多数成员到底想不想开战,从而预估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反之,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定会受到民众的抵制和抗议。由此,民间的厌战和反战情绪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战事的发生。
七:官方通过外交手段撤侨。
战争爆发前,对于当事国来说,把民从敌对国接回来,显得至关重要,此举为避免敌对国对本国公民采取侵犯权益的行为。
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把本国公民从交战两国接回去,是为避免爆发战争时受到波及,这就是撤侨行动。
八: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
战争爆发前,有关于即将开战的消息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媒体,比如关于战时动员令,以及物资优先供给和发放的新闻报道,还有从社会各阶级人士为战争各自做着准备的行为,就可看出即将开战的迹象。
另外,高层为避免开战,会频繁且密集地对外表态。只要留意到这些细节,那么就说明距离开战不远了。

如果发生了战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当战争爆发时,对于民众而言,最珍贵的东西是这三个“信”:
信仰、信念、信心。
对家国始终怀以赤诚不变的信仰,对誓死捍卫生活方式和正向价值的信念,以及全国上下各阶级人士对能够打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抱有信心。
我相信,只要有了这三个“信”,我们终将会取得任何一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然,除了信仰、信念和信心,生存物资也是很珍贵的,而且在战争这种特殊时期,拥有生存物资甚至可以让你存活得久一些。
那么,哪些生存物资需要提前准备呢?
一、粮食:压缩饼干、肉罐头、方便面、牛肉干、粗粮面包、自热米饭、维生素补充剂、婴儿奶粉,以及一些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