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上元佳节,正好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回到家中,不见妻子来迎,正在纳闷,忽然丫环来报,说有一位太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赵明诚连说有请。只见来人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身,询问尊姓大名。
那书生潇洒地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这才看清原来这位“同窗”正是自己的新婚妻子,不觉哈哈大笑。

做了小妇人的李清照对这桩婚姻非常满意,她把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居”。在词中,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赵明诚对李清照也是欣赏有加,他为李清照画像并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情趣相投以及安逸的生活让二人婚后感情融洽,其乐融融。
李清照主动靠拢赵明诚,而赵明诚对李清照也是关爱有加,不仅表现在生活上,在许多事情上他都能很体谅李清照。
李格非和赵挺之同朝为官,难免发生政见上的分歧。当年宋徽宗起用蔡京以后,新党执政,开始对旧党进行清算。以苏东坡为首的元祐党人是清算的对象,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号称“苏门六学士”之一,毫无疑问在清算之列。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新党的重要成员,当时任副宰相。也就是说,李格非受到政治清算,而清算他的正是他的亲家赵挺之。
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大胆地给公公上书,以“何况人间父子情”为由请求赵挺之对李格非施以援手,但赵挺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什么也没有做。
李清照很怨懑,就写诗嘲讽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意思是说你权倾天下,却让亲人心冷如此。对于李清照的表现,赵挺之采取了沉默的姿态。事实上他自己也身处政治漩涡中,蔡京收拾了旧党之后,就开始转头对付他了,没过多久,赵家也遭了难。

在朝廷对元祐党人进行清算时,赵明诚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关系故意疏远旧党,而是一如往常地买苏东坡等人的字画,照样收藏元祐党人的文物,照样和元祐党人的后代李清照一起欣赏。
要知道,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都是犯法的。由此可见,赵明诚对李清照的爱是无条件的,这种爱深人李清照的灵魂和身体之中,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
二人在京城度过了七年浪漫而又高雅的快乐时光,期间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当上了鸿胪少卿。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幸福的生活总是很短暂。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还被追夺赠官。赵明诚和李清照受到株连,两人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青州的日子是清苦的,两人只能靠积蓄生活。赋闲在家,赵明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整理、研究金石刻上,他决心编写一本金石学专著一《金石录》。
为了充实收藏,他到处寻“宝”。拮据的经济,让两人的生活水平降到极低:餐桌上从不摆两个荤菜,身上从不添第二套绸衣,至于金银首饰之类,早已集中起来充作《金石录》的经费。

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二人却获得了意外的乐趣。两人常常一起校勘书籍,一起品评书画,一起整集签题。闲时,两人还会玩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先喝茶,赢的人往往乐得人仰茶翻。李清照记忆力超群,往往是赢家。这段生活被后人总结成一个成语一“泼茶赌酒”。
李清照喜欢这样的生活,夫唱妇随,粗茶淡饭,就像世外桃源。可是,对于赵明诚来说,恬淡的夫妻之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更看重的是金石。为了收集金石刻,充实资料,他经常外出,有时候一走就是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