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残而嗜杀,廉颇直而粗放,李牧精而不低调,综观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都有一个共同点,依功任性直行不低调,宁折不弯,最终都被权臣奸佞所算计,不得善终,唯有这王翦,智而善谋,不居功自傲,依能低调做人,因此在强主权臣中,游刃有余,始得善终,可为后世鉴。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个王朝在建立的时候,都有一批功勋卓著的良臣、名将;他们或出谋划策,或驰骋疆场,为新兴王朝建立了不朽功勋。
但在每一个新兴王朝建立以后,都会有一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怪圈。
不管这种怪圈是怎么形成的,大批的良将、功臣,或者遭贬,或者被杀,但是,仍然还是有很多功臣、良将得到善终。
姜子牙,姜姓,吕氏,字子牙,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其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
范蠡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离开越国隐去。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他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他和文种相交甚深,一起投奔越国,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兴越国,灭吴国,成就霸业。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
范雎:魏国人,后来投奔秦国,成为丞相。他向秦昭王献策“远交近攻”,瓦解了关东六国的关系。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个提出“远交近攻”战略的杰出政治家、战略家。他使秦国拉一个打一个,还不会被群起而攻之。秦国的统一进程,就是从秦昭王开始,而范雎就是秦国统一进程最大的功臣。
王翦:在秦灭六国之中的军功非常大,他是秦统一六国中最忠实的执行者,灭掉了当时国力最雄厚的楚国。王翦灭楚,使秦国在战争中扫除了统一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