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赵国的确对张唐恨之入骨,都直接给出了天价的悬赏,不是给钱,也不是送官,而是实打实地“分封”赵国方圆百里的土地,听到这个悬赏,若不是秦国人自己不能乱来,估计都动手逮捕张唐去领赏了。
所以这是个两难的局面,吕不韦也不敢逼迫张唐,当时的政治环境,你敢对任何一个政治家用强势的态度,他立马就能到敌对阵营反过来打你,这可不是开玩笑,此乃春秋战国的常事。
面对这种情况,甘罗自告奋勇了,他告诉吕不韦,自己有办法说服张唐,吕不韦却以甘罗“黄口”的理由推脱了。
被不尊重的甘罗立马怒了,他告诉吕不韦自己虽然年少,但是却有成人之心,还举了孔子和其“七岁”老师项橐(tuo)的道理。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一看到甘罗说得斩钉截铁,吕不韦倒觉得有意思了,反正让他试试不会少块肉,于是他就让甘罗去试着说服张唐。
其实甘罗的办法,也没有什么很特殊之处,而吕不韦屡说不成,甘罗却还敢自告奋勇的根本原因就是:
甘罗准备“狐假虎威”。
他找到张唐,询问张唐内心的顾忌,张唐也很坦诚,就是怕赵国人记恨,顺便把他两下给杀了,而一般人若想安抚张唐,最好的办法肯定是给张唐作保证,然后和张唐发誓生命安全绝对无虞云云。
可甘罗却不是,他直接拿出了白起和范雎的例子。
当年白起已经是大秦的战神了,长平之战、伊阙之战把强国杀得人头滚滚,可即便是如此的功绩,白起依旧被范雎针对了,而且后来范雎处于嫉妒白起,用计谋逼得白起自尽。
张唐虽有功绩,却比不上白起,范雎虽权势大,却比不过摄政的吕不韦,因此,如今张唐百般拒绝吕不韦,可一旦吕不韦恼羞成怒,失去了耐心,那么张唐就会被吕不韦下令清除,这是可以预测的。

一听到甘罗反其道而行之的劝说,张唐一愣,以前劝人也没有这样劝的,甘罗一上来就直接“威胁”了,这少年小小,看起来却是挺狠。
不过甘罗深谙红白脸的道理,在降低了张唐的心理预期后,甘罗又开始说出自己愿意给张唐的好处,那就是他甘罗会陪同张唐一起前去赵国,关于赵国方面对张唐的一切不利,甘罗表示会一并挡下。
张唐一听,只能苦笑,他对甘罗表示,那么我就听你这位“孺子”的劝说,去燕国当丞相吧。
天生的外交家:三寸不烂舌,“空手套白狼”。
得知张唐愿意去燕国的消息后,吕不韦满心欢喜,他也难以置信,少年甘罗竟然真的有这等能耐,于是做做样子,禀告当时权力被架空的始皇帝,说当年甘茂的孙子甘罗说服了张唐,并且一同前往赵国。
事实上,甘罗出使赵国的时间,要比张唐早。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因为张唐怕的事情,甘罗也怕。
赵国人对张唐的仇恨,更多就是仅对张唐本人的,而非整个秦国,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吊诡,很有可能是秦国强大到赵国人已经要逃避这个现实了,所以赵国人没办法,只能抓着张唐出气。

如果是甘罗和张唐一同到赵国,那么甘罗可能会受无妄之灾,但甘罗如果可以先说服赵国,暂时让他们不要动张唐,如此一来,他先一个人前往赵国也不是什么很危险的事情。
果不其然,受到了甘罗要来赵国的消息,赵国给出了最高的接待礼仪:赵悼襄王亲自出来迎接甘罗。
会面不久,甘罗直接开门见山,他发挥了纵横家出色的本质:晓以利害,分割利益。
首先,甘罗对张唐到燕为相的事情做了解释,这其实是赵国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燕国的丞相由秦国派人来做,那等于是两国联合,赵国就危在旦夕,而甘罗也的确把这个话说出来了,我们秦国确实是想和燕国联手,一同攻打赵国。
赵悼襄王一听脸色大变。
甘罗随后又说,这件事情,并不是没有转机,那就是赵悼襄王先拿出几座城池来,让甘罗回去复命,让秦国先把矛头对准燕国,给予赵国攻打燕国的机会,如此一来,赵国可以把献给秦国的城池连本带利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