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为何不见他们来清东陵、清西陵来祭拜?
作为爱新觉罗的后人,启功十分清醒从容。姓名只是符号,并不能成为一生的标签。
与启功对皇族身份态度截然不同的,就是爱新觉罗·州迪。
州迪出生于广州,如今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经营照相馆为生。

不知是念祖还是作秀,川迪十分高调地宣扬自己的皇族身份,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地保留皇族特色。
川迪将自己的房子装饰成尊贵的"王府"。所有的家具都是明黄色,餐厅设计成了北方的土炕,就连洗手间都是仿古的脸盆、木桶,毛巾架。

最惹眼的是他的客厅装潢,在客厅的中心,供奉着努尔哈赤、多尔衮的画像,客厅的顶部还镶嵌了大清的八旗。
不仅是房子要符合皇家审美,州迪从2002年起开始蓄发梳辫。无论是在家,还是出行,他都穿着明黄色衣服,束着清朝辫子。

除了上述几位具有特色的典型人物之外,其余大部分的爱新觉罗成员的生活各异,财富悬殊也很大。
1920年,上海一家《民国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今日之旗人生活状况》,他们通过走访调查,将当时满人的生活现状分为四大类:
1、贵党派
这一类指那些原先拥有很高地位,并且经济实力较强的,他们继续过着平静的贵族生活。
2、谋生派
这一类就是前文所说,那种头脑灵光,因迫于生计,开始想辙找饭吃的。
3、遗老派
这一类属于典型的顽固分子,整日里为幻想复辟,而奔走呼号。
4、待死派
这一类就是上文中,那些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靠卖祖产来花天酒地,最终导致赤贫,只能沿街乞讨。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平等了,满族人也不再受到歧视了,现在甚至有人以祖上是满洲旗人而沾沾自喜。所以,有些人又改回了爱新觉罗的姓氏,成为56个民族满族的一员。
既然姓氏也恢复了,为什么没有爱新觉罗的后人去清东陵和西陵祭拜祖先呢?
答案显而易见,随着历史的进程,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现在的清东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门票108元一张,可不是普通人家地头的祖坟。
就好比故宫,当年是溥仪的家。后来溥仪想进去参观,还得先购买门票。

虽说清东陵现在的意义不同,但爱新觉罗的后人想进去祭拜祖先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掏钱买票,进入陵园后,默默地给祖先磕三个响头就行,若是想搞祭拜活动,给祖先烧点纸钱,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想过搞祭拜活动吗?
别说,还真有。
这个人名叫恒绍,据说他是乾隆的七世孙,现在还掌握着爱新觉罗的家谱,很多寻根问祖的人都会找到他那里。
2013年,恒绍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祭拜活动,但并非是在清东陵和西陵举报,而是在吉林省乌喇公园。

这场活动,恒绍号召了400余人,每个人都身着传统服饰。
祭祖当天,恒绍身穿龙袍,其他的家族成员身穿大臣的朝服,头戴顶戴花翎,一副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