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为何不见他们来清东陵、清西陵来祭拜?
跪拜之礼结束后,恒绍拿起话筒称“众爱卿平身”,随后开始了各项祭祖礼仪,整个过程十分繁琐。
如此具有封建色彩的活动,也引起了众多网友们的不满,他们评说恒绍这不是在祭拜先祖,而是在怀念大清,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对此,恒绍做出解释:只是想恢复祖宗们的仪式,同时将这一好的传统进行保留。
从旁观者的角看,恒绍祭祖的行为确实稀奇,但这背后,究竟是祭祖心切,还是哗众取宠,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碍于舆论压力之后,爱新觉罗家族再也没有类似的祭拜活动。
抛开历史的客观因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爱新觉罗后代的家族认同感逐渐消失。
从1912年溥仪退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当年的满人和宗室大部分都隐姓埋名,并逐渐和汉族人通婚,生儿育女,已经逐步被汉化。
对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来说,曾经的大清朝,不过是历史书上的一页而已,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落幕封建王朝里剥离出来的贵族,哪里还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呢。生而为人,大家都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一粟罢了。
曾经无比辉煌得爱新觉罗家族在统治中国二百多年之后,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清朝政府的垮台而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只是不再像之前一样活跃于台面上,并不是说完全消失了,这个家族自然有后人存在于世,只是改了姓,与其他满族人或汉族人生活在一起。
清政府倒台后,皇族人去了哪里?
据说爱新觉罗的后代在艺术上得造诣非常高,据统计大概有100多位书画名家是爱新觉罗后代,不过也不难想象,清政府刚倒台时隐匿得那一批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从小锦衣玉食什么样宝贵的东西都见过,耳濡目染得自然对那些名书画有着很高的欣赏能力,既然决定以此为生,他们自然也会培养自己的后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最初,由于“爱新”在满语里得意思是“金子”,所以很多爱新觉罗人氏都改姓为“金”。
也有不少手里有些积蓄的人去了海外生活,在海外自然也不能用爱新觉罗家族得名号,也是隐姓埋名,过着自食其力得生活,只是一个出国得普通人。没本事的人,就留在国内,要么还留在北京城做一些小买卖养家糊口,还有一些选择回到东北老家,也是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
这些后人是否祭拜过自己的祖宗?
答案还用说吗?中国人最注重这方面得礼节,普通人家还有自己的宗祠和家谱,该祭拜的时候都要去祭拜,爱新觉罗氏虽然不再是从前那个家族,但是也是有宗族意识得,所以自然是去祭拜过的。
那么为什么外人认为他们没有祭拜过呢?
2013年,爱新觉罗家族得后人就做过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动,这次活动得带头人是恒绍,恒绍这个人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威望,他是乾隆的第七代子孙,也是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他为发扬满族文化和满汉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3年的清陵祭拜活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了外界人很多的非议,大家都觉得清朝已经灭亡了,对他们的祭拜行为很是不能理解。
(乾隆的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
这次大型祭拜活动反响很不好,恒绍也怕了,为了家族后人能安稳生活,再也没有举办过大型的祭拜活动,只是非常小规模的对清东陵和清西陵进行祭拜。但是这些祭拜都是个人行为,并没有家族性质。还有一个原因是条件的限制,如今的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参观,所以祭拜活动根本就很难进行,其后人在祭拜的时候也只是穿着普通游客的衣服,去进行简单低调的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