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黄巾起义爆发后,于夫罗先是与白波贼合流,侵犯太原等地,但因当时汉军民激烈抵抗,他们只能劫掠一些财物,难有作为。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3ce6252161c45a95.jpg)
不过,随着大汉王朝的崩溃,于夫罗似乎看到的新的机会。
袁绍、曹操等人发起反董卓之战时,于夫罗积极响应,联合河内张杨,加入了袁绍为首的反董联军。(后来的刘渊,也是先在西晋八王之乱中“打下手”,趁机扩充实力,寻找机会,看来这些不过都是跟他爷爷学的)
很快,于夫罗发现:袁绍试图夺取韩馥的冀州。
当时,韩馥无力保护自己,而袁绍在冀州也立足未稳,缺乏根基。
于夫罗以为有机可趁,遂劫持张杨,试图与袁绍争夺冀州。
结局是悲催的,当时的袁绍确实还不强,但手下不是没有人物!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b39fffc88acd88a2.jpg)
大将麹义,率军打破于夫罗!
于夫罗被迫放弃夺取冀州的计划,逃亡黎阳,并击败了度辽将军,联合黑山贼,实力再次强大起来。
接下来,曹操成为南匈奴的噩梦。
创业之初的曹操实力还不够,但依然能打!
次年,曹操进击内黄,击败了于夫罗和他的黑山贼盟军。
刚遭实力的于夫罗,很快又找到了机会:袁术邀他一起讨伐曹操!
于是,于夫罗率领南匈奴军,与黑山贼、袁术军一起讨伐在兖州立足未稳的曹操。
结果···又是一次爆击,于夫罗和袁术再次遭遇惨败!
此后,于夫罗仍然很有存在感,比如积极参与了护送从长安逃出的汉献帝等事情。
然而,于夫罗再不敢与曹操为敌,在未经一战的情况下,他和张杨等人乖乖让曹操控制了天子。
此后,于夫罗对曹操控制的朝廷时叛时降,等待新的机遇。
于夫罗去世后,其弟呼厨泉成了新单于。
呼厨泉曾与袁尚结盟,与袁家将领高干、郭援联兵,进击河西。
这一次,他们的敌对对象仍然是曹操,但给他们致命一击的,却是另一位猛人:马超。
当时的曹操集中力量于中原,关西事务委托于钟繇。
钟繇联络马腾,马腾派马超率庞德等人前往讨伐。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1d89e1ffc66a0cec.jpg)
马超、庞德大破高干、郭援军,南匈奴惊恐而退。
这是汉末三国时期,南匈奴人最后一次“纵横捭阖”的机会了。
完全被控制的南匈奴
曹操平定河北后,南匈奴被迫臣服,并归还了早先劫掠的蔡文姬。
216年,曹操称魏王,呼厨泉入邺祝贺。
曹操“客客气气”,把呼厨泉留了下来,让于夫罗的儿子刘豹统辖各部。
随即,曹操又将南匈奴部族分为五部:左、右、南、北、中部,各部头人都封为“帅”。
如此,南匈奴被一分为五,再难以构成威胁了。
直到···西晋时期。
汉末三国时期,南匈奴不乏雄心。
然而,此时的中原人物是不好惹的!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6bb8446ed4380769.jpg)
无论是创业之初的袁绍、曹操这样的雄主,还是尚未到巅峰的麹义、马超、庞德这样的良将,都足以击败他们!
乌桓:从“寇掠四州”到“三郡名骑”
乌桓,原是东胡的一部分。匈奴强盛时,曾依附于匈奴。
西汉时期,匈奴遭遇重创后,乌桓摆脱匈奴统治,强大起来,并数次击败匈奴人。
东汉后期,乌桓分裂为三部,各自称王,到东汉末年,一些乌桓势力很早就开始趁乱而为。
汉灵帝时,三郡乌桓元帅张纯、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就开始寇青、徐、幽、冀州,杀掠官吏百姓。
对付尚未统一的乌桓军,靠刘虞、公孙瓒就够了···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a6abeaf1e400e556.jpg)
公孙瓒屡屡击败乌桓军,一不小心刷出了一个“白马将军”的名号。
后来,在刘虞、公孙瓒的打击下,张纯被杀,乌桓算是被压制住了。
丘力居的从子蹋顿很有武略,“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算是将乌桓各部整合到了一起。
此后,蹋顿依附袁绍,一起击败了公孙瓒。
袁氏衰落后,袁尚逃奔乌桓,企图依其势力恢复冀州。
可以说,当时的乌桓即便无力趁机图取冀州,但屡屡犯边,使北部永无宁日还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