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同时 ,三国时期的英雄不但具备相当军事才能,还多拥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因此,他们不但有能力威慑蛮、越,还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比如,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后,不但能较长时间维持当地稳定,还能吸纳其中勇士,组建“飞军”。
东吴也是类似。陆逊、诸葛恪等人不但能平定山越叛乱,还能通过政治方式,使山越民成为东吴的力量。
据统计,仅在《三国志.吴书》中诸将的记载中,东吴诸将获取的山越兵就达到十几万,约占23万吴军的60%以上!
所以,黄盖在给曹操的诈降信中,就直接称孙权、周瑜试图“以山越之众抗拒中国”。
关键在人
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因此,尽管内部打成一锅粥,但“蛮夷”的威胁不大。
然而,三国刚要结束,情况就变化了。
魏灭蜀后,晋代魏。
随即,凉州地区发生了秃发树机能之叛!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70d5f9ffcd233f8b.jpg)
司马炎调兵遣将,大力讨伐。
然而,西晋先后三位凉州刺史,四位封疆大吏都为秃发树机能所破,殒命疆场!
这场叛乱发生时,虽然东吴未灭,但司马炎已经统治了原先魏、蜀两国的统治地区,其实力是远远强过三国时期任何一国的。
打成这个样子,绝对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将才问题!
司马炎之后,西晋的统治者更为昏庸,内部自相残杀。
结果,汉末三国乱世中被压制的匈奴、鲜卑、羌氐纷纷崛起,“神州沉陆”!
总的来说,汉末三国时期,内地乱成一锅粥,但“蛮夷”不能造成大威胁,关键还在统治者的素质。
就军事才能而言,无论是创业初期的曹操、公孙瓒、公孙度等军阀,还是麹义、曹彰、黄盖等人,都能战而胜之,粉碎其企图。
就政治才能而言,曹操、诸葛亮、孙权都能找到合适的政治方法,找到适当安置“蛮夷”,并与之合作的方式,能够“抚”之、“联之”,使其能够与统治者合作。
既能“征”,又能“抚”,自然能够“搞定”了。
外族入侵?不存在的,三国时期的那些大佬,巴不得有外族入侵呢,因为一旦这些人敢来,那就等同于免费的兵源和劳动力。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0a52bfa23446daf2.jpg)
纵观古代历史,外族入侵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西周时代的犬戎,到秦汉时期的匈奴,总之,只要有机会,这些外族必定会侵扰中原王朝。
但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这些外族却异乎寻常的安静。
并且,如果当时有人建议外族的首领,说趁着中原混战,不如前去侵扰一番的话,那么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绝对会被吊起来打。
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的外族首领心里,只要中原的那些大佬不来找他们麻烦,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至于说去中原侵扰抢地盘,那真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了。
当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是这些外族转性了,也不是他们的作战能力退化了,而是当时中原的各方大佬们,实在是太强了。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hh/09c8d9fb0ab1e837.jpg)
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开始,各地便先后涌现出一个接一个的诸侯和军阀,这些诸侯和军阀通过角逐,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方鼎立的局面。
虽说大部分诸侯,在角逐中最终落败消失,但随便找出来一个,都是能将外族摁在地上摩擦的狠角色。
而魏蜀吴这三个终极大佬,更是将外族爆锤的跪地求饶。
那么,当时都有谁为抗击外族方面做出过功绩呢?
首先就是辽东的公孙瓒
公孙瓒最早的时候,是辽东太守刘其手下的一个小官,之后因为舍命护卫刘其,得到了赏识,刘其将公孙瓒提拔为辽东属国长史。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塞外的游牧民族,多了一个令他们惧怕的角色。
史料记载,在公孙瓒还担任长史的时候,某次带了数十名骑兵照例巡视关塞,结果恰好撞见了一队鲜卑骑兵,人数足足有数百人,正在边境上耀武扬威。
如果按照常理,公孙瓒兵力远远少于对方,理应快速后撤,但公孙瓒毕竟是公孙瓒,他接下来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说,如果这个时候撤退,必然会被围杀,倒不如冲上前去,破釜沉舟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