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杨广下令所有进攻方案都必须他亲自审核之后才可执行,但他本人却驻扎在远离战场的后方,这就导致军情延误情况十分严重,也给了高句丽军队调整的时间,隋军无法获胜就情有可原了。
大业九年,不甘心失败的杨广再次发起了对高句丽的进攻,正当隋军与高句丽相持不下的时候,杨玄感起兵造反了,杨广只得下令撤军回国救火。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远征高句丽,此时隋朝农民起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了,但高句丽也因为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高元实在不想打仗了,于是写信给杨广投降,还说愿意继续称臣。
杨广也自知无法再继续进攻高句丽了,便下令撤军,但他不知道的是,高元这一次又是在诈降,他只是在争取时间恢复国力而已。
杨广三征高句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沉默的结果只能是等死,而造反还要一线生机,隋朝因此陷入到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杨广对此看得还不是很明白。
杨广回国后,下令让高元入朝觐见,高元则拖延不去,还拒不释放数万隋军俘虏,杨广因此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下令再次征讨高句丽。
杨广的这个决定可就苦了百姓了,于是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再征高句丽的想法也只能是个想法了。
没过几年,隋朝就在起义军的不断打击下灭亡了,而高句丽却活了下来,它以一己之力将隋朝拉向深渊,还让隋朝周边的突厥、吐谷浑趁机崛起,吞并了大片中原领土,中原一度有再次被异族统治的危险。

唐朝建立之后,无暇顾及高句丽,而是花费了大力气来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家,一直到李世民执政后期,这才着手处理高句丽问题。
此时的高句丽嚣张得不得了,将新罗和百济按在地上摩擦,并对辽西蠢蠢欲动,李世民为之忧心忡忡。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大举进攻新罗,准备切断唐朝与新罗的通商通道,李世民就准备夺回辽东,永久解决高句丽对唐朝的威胁,便发兵亲征高句丽。
鉴于隋朝的惨痛教训,李世民没有动辄百万大军,而是采取使用少量精兵出战,并联合百济和新罗一起进攻高句丽的策略。
这么做的好处是,唐朝不用背负太过沉重的负担,并让高句丽陷入多面作战的境地。
并且,李世民也没有打算一口气吃掉高句丽,毕竟高句丽不是个弱国,他采取的是逐步蚕食高句丽领土的办法,即先收回辽东,再攻占高句丽本土。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消灭了大量高句丽有生力量,并收回辽东大部分领土,战果是很辉煌的。

但李世民对此感到不满,便在随后两三年时间里,连续发起了数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的国土逐步丧失,军队人数也慢慢下降,但依然没有被彻底消灭。
李世民虽然将高句丽给打残了,但它依然是朝鲜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将百济给拉拢过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治继位后就不可能坐视不管了。
654年,贼心不死的高句丽先是联合靺鞨攻打契丹,被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击败,而后又联合百济进攻亲唐的新罗,新罗国王金春秋紧急向唐朝求援。
李治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但他没有丧失理智,而是准备先消灭百济,在铲除高句丽的羽翼之后,再消灭高句丽就相对容易了。
655年,李治派兵攻打高句丽作为牵制,然后另外出兵攻打百济,最终将百济给灭了。
百济灭亡之后,高句丽老实了一段时间,但它暗中支持百济国内的复辟实力,再加上倭国也派遣四万余军队支援百济,李治因此下定决心铲除高句丽。
663年,唐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中歼灭了倭国军队,进而一鼓作气彻底铲除了百济国内的复辟势力。

百济平定之后,李治派遣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人率领大军攻打高句丽,采取的依然是逐步蚕食的策略。
不得不说,高句丽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在最初的几次战争中,唐军也遭受过数次比较大的失败,但整体上而言依然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