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秦朝百姓的生活不会那么苦;陈胜、吴广不会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六国贵族也就不能顺势而为进行复国运动,最终的结果就是秦朝不会短暂灭亡。这种变化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遇见的,也是扶苏继位,最起码会改变的历史。
接下来的变化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其次紫陌认为:如果扶苏继位,秦朝之后的汉朝将不会存在,秦朝会在扶苏的励精图治下逐渐进入盛世。如果汉朝消失,那么汉朝之后的朝代也将不复存在,扶苏将会完全改变历史进程,最后将历史带入另一条主线(后文具体论述)。

公子扶苏简介
扶苏为嬴姓、赵氏,本名嬴扶苏,是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所以不存在嫡长子),也是秦朝的宗室大臣,常称其为“公子扶苏”。
据史料记载,扶苏为人宽仁、刚毅勇武、信人奋士、有政治远见。后因反对父亲坑杀儒生和术士,触怒其父,被发配上郡监军,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
如果扶苏继位,之后的历史走向会是什么样?
扶苏顺利继位,胡亥、赵高退出历史舞台
原本的历史是: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后,给扶苏治丧即位的遗诏被近侍赵高暗中扣押,然后赵高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发动沙丘政变,先对外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并伪造始皇遗诏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太子,之后用矫诏赐死始皇长子扶苏,最后赶回咸阳,拥立胡亥为新帝。

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作为胡亥的亲信之人,掌握朝政实权,为此开始铲除忠良(杀害蒙恬、蒙毅等大臣)、迫害秦国王室之人(胡亥的兄弟姐妹皆遇害),陷害丞相李斯。在其残暴的统治下,百姓的反秦呼声越发高昂,最终爆发乱世,秦朝在起义浪潮中被推翻。
假设扶苏顺利继位
秦始皇在病重时,自知大限已到,便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与丧会咸阳而葬”给扶苏,意思是让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葬礼。虽然史料记载中没有明说让扶苏继位,但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扶苏继位的事实。
秦始皇去世,扶苏作为长子是有理由回咸阳参加葬礼的,秦始皇何必要再发一封盖有玉玺的诏书给扶苏呢!并且还是让扶苏主持葬礼,如果秦始皇选定了继承人,那么自然由未来的储君来主持葬礼。所以,秦始皇临终前的意思就是让扶苏治丧即位。

秦始皇之前派扶苏去上郡监督30万的大军,也能看出秦始皇对扶苏是很信任的。赵高拥立胡亥也是因为自己和扶苏向来不合,担心扶苏即位后,对自己的地位不利,如果赵高和扶苏的关系正常,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诛三族的风险去发动政变。
回到正题,假设秦始皇的这份诏书顺利送到公子扶苏手中。身在上郡的扶苏在收到诏书后,便会和蒙恬做好交接工作,然后快马加鞭地赶回秦都咸阳,然后稳定朝中局势,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朝中自然会有不少跟随者,如蒙恬、蒙恬兄弟。
扶苏除了长子身份外,还是秦宗室大臣,秦宗室贵族也会支持扶苏,只要扶苏能顺利抵达咸阳,继承帝位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扶苏回到咸阳后的工作便是:联合支持自己的文武百官、稳定始皇病逝出现的朝局动荡、提前做好秦始皇葬礼的准备、继位称帝。

扶苏称帝后,自然要组织自己的领导班子,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身边的近侍之臣也会更换,因为赵高向来和扶苏不对付,而弟弟胡亥虽受父亲喜爱,但先帝已故,加上分封制已经被废除,胡亥和赵高从此便会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扶苏继位后、农民起义很难爆发,六国贵族不能进行复国运动
关于扶苏继位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可以通过扶苏的为人进行论证模拟。首先扶苏的为人与性格和其父秦始皇、其弟胡亥是不同的。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本纪》:“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意思是说,丞相和大臣处理公事都是依赖秦始皇的决断,可见秦始皇是一位自以为是、过于霸道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