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权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汉献帝刘协从洛阳迁都许昌,此后四年,汉朝的朝廷与汉献帝本人一直都居住在许昌。
许昌距离洛阳不过两百公里,但这个地方却是曹操霸业的起点,意义非凡。
东汉原本的都城位于洛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东汉末年皇权甩尾,地方上军阀割据,汉朝皇帝已经失去了对于权臣、军阀们的实际控制,基本沦为花架子。
刚开始,董卓利用外戚的力量废除汉少帝刘辩,扶持刘协也就是汉献帝登基,把持洛阳。
董卓这么做,其他地方的军阀自然不满,因此纷纷搞事情,在各地进行割据。
由于董卓把事情给弄得不可收拾,遭到了各地军阀的联合攻击,无奈之下他带着汉献帝跑到了关中的旧都长安,还一把火把洛阳给烧了。
董卓走之前放火,导致洛阳城与大多数的宫殿都被毁掉,硬件上不适合作为都城。
董卓在长安也没过多久的好日子,就兵败被杀,随后,李傕与郭汜联手攻破长安,两人都想着争夺权位,而汉献帝最终被郭汜挟持,又返回了变成废墟的洛阳。
实际上不仅是洛阳,长安也因为军阀们整天打来打去,被破坏殆尽。
汉献帝回到洛阳的时候,虽然他手里的皇权已经没落,但毕竟还有名分,于是下诏勤王。
在各路勤王的大军之中,曹操算是实力最强悍的一个,曹操原本的根据地位于山东中西部的兖州一带,那时候作为兖州州牧的曹操,也没能力去管汉献帝的事情。
直到后期,曹操实力增长,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原地区,将许县也囊括其中。
曹操让汉献帝迁都许昌,也是经过各种考虑的。
首先就是长安与洛阳这两座旧都,长安距离曹操的势力范围太远,而且兵连祸结,被破坏得非常严重,洛阳也因为董卓的一把火,加上后来的战争,变成了一座废墟。
再者,洛阳并非曹操控制的地盘,无论关中还是洛阳,当时都处于其他人的掌控之中。
曹操已经做好了挟持汉献帝的准备,他断然不能让汉献帝待在洛阳或者去长安。
而洛阳不远处的许昌,则成为了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的最理想地区。
许昌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周围物产丰饶水陆交通便利,并且完全处于曹操控制之下,跟周围其他的军阀势力之间,都有比较大的缓冲地带,比较安全。
另外,当时袁术在寿春称帝,寿春在淮河之滨,而许昌在淮河支流颍河旁边,靠近黄河。
曹操曾直言:河南是天下之中,许都又是河南之中,北界黄河,西控虎牢关,南通江淮,实乃天下形胜之地!这也看得出许昌的地理位置之优越。
定都许昌,顺河而下就能直接威胁到袁术,能够掌握江淮地区。
再者,汉献帝到了许昌,南边有袁术的威胁,他只能乖乖听曹操的话,更利于曹操掌权。
当然,曹操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过洛阳,毕竟那里是正统之地。
但且不说洛阳当时已成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想要修复就耗损巨大,更何况洛阳毕竟是天下士族公卿最认可的城市,是所有忠于汉室之人最认可的城市。
要是选择洛阳,并不适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会加剧风险,受到更多的攻击。
相对来说,许昌的规模虽然小,但应该有的全都有,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又方便经营,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到许昌,自然也是为了长远考虑。
简而言之,曹操放弃洛阳而选择许昌,一来是因为洛阳损毁严重,二来洛阳容易落人口实,让曹操处于风口浪尖,相比之下作为曹操势力范围且条件理想的许昌就是最好选择。
天子本在长安,董卓去世后,长安地区被郭汜,李傕割据势力把持。郭汜,李傕被杨彪使反间计自相残杀,帝被裹挟逃离长安,在战乱和逃难中抵达洛阳。“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既无强大的军队护卫,也无现成的建筑防御,只得向东奔命。而中原地区正是曹操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