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我们很近的明朝就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女将军。
明末崇祯皇帝亲笔题诗一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这首诗就是写给女将军秦良玉的,秦良玉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将军,也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唯一一位经过官方正式认证的女将军秦良玉。

一战扬名
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东北战线告急,崇祯在全国调兵增援东北,接到调令的秦良玉立即挥师北上,由四川一路赶到山海关外与清军血战,在沈阳之役中,秦良玉率领秦家军渡过大凌河,斩杀数千清兵,可惜后来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撤回山海关内,在突围的过程中,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
哥哥的战死并没有让秦良玉消沉下去,化悲痛为力量,秦良玉再次亲率三千精兵杀出山海关,狠狠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因为有功,秦良玉官拜二品,为国牺牲的秦邦屏享受立庙祭拜的荣耀。

京师解围
秦良玉在化解了东北危急的形势后,被朝廷调回成都,剿灭当地土著的叛乱,并成功收复重庆。升为都督佥事。
崇祯三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军从内蒙古绕道直逼京师,朝廷大惊,下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秦良玉收到消息后即刻起兵,彼时赶到京师的明朝军队有20万之多,可是大都畏惧清军强大的战斗力,推三阻四,没有一人愿意出战。秦良玉气不过这些懦夫的行为,独自率领秦家军从宣武门杀出与清军激战,数千秦家军杀的十万清军节节败退,死伤无数,后来明朝老将孙承宗赶到,率领大军杀的清军一直退回了大本营。
至此秦良玉的戎马生涯达到了巅峰。

全军覆没
在解决了京师的困境后,全国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良玉无奈只能放弃北上对抗清军,转而去对付国内层出不穷的起义军,杀的张献忠很长时间都不敢入川。
可惜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明军统帅邵捷春命令秦良玉领兵驻扎重庆,但是却放弃了兵家必争的高地,这是提前把自己放在不利的位置。《明史·秦良玉传》记载:
“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死,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
一切都跟秦良玉秦玉良预料的一样,张献忠帅兵居高临下杀的明朝溃不成军,名扬天下的三万秦家军是全军覆没,只有秦良玉在部下的拼命冲杀下幸免于难,孤身一人逃回了重庆,因为打击太大,曾经纵横疆场,威风凛凛的秦良玉从此一蹶不振。

宝刀未老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崇祯17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煤山上吊自缢,年近七十的秦良玉突闻噩耗,悲痛异常,为了抵御张献忠的进攻,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增援前线,可惜四川巡抚陈士奇跟邵捷春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蠢材,几乎把整个贵州地区全丢了,只有秦良玉驻守的石柱地区誓死不从。南明永历二年,永历皇帝派专人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卧床不起了。
仅仅几日过后,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就撒手人寰了。一代女将秦良玉的传说也就此终结。
秦良玉的一生书写了一部真实的樊梨花、穆桂英,其一生的经历远比小说中写得更加激动人心。
历史上有樊梨花这个人物。她是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亲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美丽无双,她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天下无敌。

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薛仁贵征西时,他儿子薛丁山在阵前和樊梨花相遇,私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