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由于高品质的蟋蟀很难抓,因此价格开始上涨,苏州百姓为了发家致富,更多人投入到这场活动当中。
最贵的时候,一只好的蟋蟀需要几十两黄金才买得到。
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
别以为蟋蟀这么值钱,百姓就可以发家致富了,事实上只有极少百姓可以做到,绝大多数百姓都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为什么呢?
原来,大量百姓为了抓蟋蟀而不再从事劳动,这就导致田地荒废了,结果蟋蟀没抓到,吃饭还成了大问题。
并且,大多数时候,抓蟋蟀是被内官强行摊牌给官员、百姓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四处抓蟋蟀,结果很多人因为遇到各种危险而死去,导致家破人亡。
还有些地方官员为了巴结朱瞻基,就花重金求购蟋蟀,比如当时枫桥的一个粮长,因为被摊牌了抓蟋蟀的任务,就用一匹骏马与人交换了一只高品质的蟋蟀,没成想他的老婆在打开蟋蟀罐子看蟋蟀的时候,蟋蟀跳了出来,结果被自家养的鸡给啄食了。
因为这件事,粮长担心任务没完成而受到惩罚,于是自杀而死,他的妻子见状,也不想活了,于是跟着自杀了。
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复伤其妻,亦自经焉。
当然了,朱瞻基要的一千只蟋蟀,最后被送到了他跟前,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之后朱瞻基又多次让各地官府协助他抓蟋蟀,他好斗蟋蟀的名号逐渐传遍明朝,斗蟋蟀这股风气也开始传开,蟋蟀的价格再次大涨,许多人因此发财,但更多人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除了斗蟋蟀之外,朱瞻基的其他爱好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他经常以巡边为借口外出狩猎,每次都调动大军,可谓劳民伤财;他还时常进行田猎,毁坏了不少百姓的庄稼。
为了劝阻朱瞻基玩耍,胡皇后就说了他几句,他却勃然大怒,将胡皇后给废掉了,然后立孙氏为皇后,也就是孙皇后。
御史陈祚也曾上书批评朱瞻基,这本来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朱瞻基却十分生气,竟然违背朱元璋不杀言官的做法,下令将他杀掉了,还抓了他全家人。
就连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也对他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一直到他去世之后,张太后下令将他生前所用的玩耍之物全部摧毁,大量蟋蟀罐和陶瓷制品被打碎,这些东西都是他在位期间让人精心制作的,耗费了不少钱财,属于是奢侈品。
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罢去。
如果我们只看朱瞻基贪玩这件事,很难相信他是个圣明天子,实际上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他虽然很贪玩,但影响不到整个国家,总体而言他是个很负责人的皇帝,在位期间干了几件事,一举奠定了他在仁宣之治中的地位。
那么,朱瞻基在位期间,究竟干了些啥,让他功比文景呢?
第一件事,彻底削弱藩王实力,使得明朝不再饱受藩王造反之苦。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位期间册封了许多藩王,他们个个手握重兵,富得流油,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加重了财政负担。
朱允炆继位之后,实施削藩政策,椰果导致朱棣起兵造反,但朱棣称帝之后,继续采取了削藩政策,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
朱高炽在位时期,以仁厚著称,对几个兄弟及各位藩王比较宽纵,结果导致这些藩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朱瞻基继位之初,汉王朱高炽就起兵造反了,但他文才武略,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朱高煦,并以此作为契机,将另外一个叔叔朱高燧的兵权给削弱了。
这当然是杀鸡给猴看了,其他藩王见朱瞻基连亲叔叔都不放过,自然要有所表示了,于是楚庄王朱孟烷、蜀靖王朱友堉、肃康王朱瞻焰等人相继上书朝廷,主动要求削去一到两卫,只保留少量将士作为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