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老领导基本跟老教师差不多。不过供销社的老领导好像情商更高一些,更低调一些。主要靠子女养老,子女上门服务,而且这位老领导心胸特别宽广,什么事儿都不放在心里。小儿子在40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去世了,他没有掉一滴眼泪,竟然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且还专门让自己的儿媳妇改嫁了,临走之前,还给了儿媳妇5000块钱!感动的儿媳妇都流泪了,所以,公供销社的老领导,心特别大,看来心大也能够长寿,他最终活到了92岁,也是超过了80岁。
超过80岁的农民还真不多,虽然有些超过了80岁,但也很危险,有一老支部书记,差一点超过80岁,79岁去世了。因为年轻的时候,胡吃海喝,心梗脑梗都得得过,最后老年痴呆。那么聪明的人,那么强势的人,最终不能自理了……一声叹息。
总体感觉,真正的农民活到80岁挺难的,因为医疗条件不足,一旦有点病也不上医院,怕花钱硬扛着,结果病就加重了。再就是生活水平比较低,蛋白质摄入不足,所以,活过80岁挺难。
我们村子80多户人家,80多岁的老人有7个,还有2位过了90岁了。
这些高龄的老人有些特点:同胞兄弟,村里有2对同胞兄弟都是90岁左右去世的。现在我村里还有兄弟四人,最小的都79岁,他们仍在健在;老夫妻,村里有一对老人,步履艰难,年龄都八十八、九了;老教师。一位被平反后工作又退休的教师,今年91岁了;平时锻炼的老人。就是这位老教师,十多年前他家院子里每天早晨都有村里的几位老人跟着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现在村里80多岁的就是这些经常锻炼的老人;儿女孝顺。村里高寿的老人,可以说他们的孩子都是孝顺的,为老人经常检查身体,有病早治,不让老人独居;还有这么一位老人,他是独居的,他不吃集市上买的菜,不吃肉类,今年87岁了,还徒步赶集卖自己种的旱烟。
老人长寿,也许与以前不从事重体力活、吃自己种的菜,儿女们照顾的好,更重要的是自己心态好,注重活动等有关吧!
我们村也就六百多口人。我粗略数了一下,还活着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下二十个,更有三个九十三岁的老人。占百分之几?三点多?
我们小队,二百多口人,有九个八十多的。三个男的,六个女的。九十三岁的三个老人,都在我们小队,而且是一个家族的,二个男的,一个女的。
有一点需要说一下,他们这些老人,熬死了不少六七十岁的人,甚至还有几个四五十岁的人。
这一点我也感到奇怪。
这些老人就是老,都没啥大病。小病免不了。象糖尿病,高血压什么的,好象都没。有两个还能干点活呢!
至于说他们为什么能活这么大?这个我真不能乱说。他们都是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健身,多数都是劳动一生。条件不同,有人出力大,有人出力小。但肯定都是参加劳动的。玉米糊糊,白面疙瘩,面条,馒头,是主食。有时加点南瓜呀,蔓荆呀,三药蛋什么的。配菜都是自己种的,很普通,主要是萝卜白菜。总之就是有什么吃什么,从不讲究。一般不会去买菜。鸡鸭鱼肉太有限了。以前他们吃个鸡蛋,也是自己喂几只鸡下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营养搭配。
他们年轻时候,条件不好,没吃过好东西。现在条件好了,好东西却消化不了,他们吃的还跟以前差不多。当然改善生活的次数增加了,有儿女孝敬吗!
我老妈八十五岁上走的,我老爸都九十三了。粗茶淡饭,有啥吃啥,就是他们的一生。像现在这些什么牛奶饮料呀,几个核桃呀,八宝粥,各色糕点什么的,也都是偶尔吃点。一边吃还要一边数落我们乱花钱!瓜果什么的,什么成熟吃什么。
他们的要求是,能吃饱就行。这些老人有时开玩笑说,填坑不要好土!
这些老人,现在大多不能干活。吃过饭就到街上聊聊天,说说笑话。他们常说,活一天是一天,熬日子吧!
他们就这样熬着。
他们好像一辈子就是熬过来的。
长寿秘诀?他们没功夫理会这些。
说这么多,对大家有启发?
我回到家乡看到许多是我父辈的老人还都还健在,有的八十九岁、有的九十岁了,还有的近百岁了,活八十岁的人也不少呢!有的还能自理生活,身体还硬朗,对比六七十年代的老人年龄是长寿了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人的家庭生活富裕了,不愁吃穿,住上了好房子,心情愉快,有病也能及时的看,觉得有人生的希望,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也想多看看世面,不愿意早早老去,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的,他们说:这些年我从来没有愁过没粮吃,在商店、在市场,集市上要啥有啥,也不排队也不拥挤,更不限量,只要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