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汉传国玺失而复得,被孙坚拿走了,他如获至宝,将其藏在妻子吴氏处。
这件事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玉玺怎么会在一个宫女手上呢?
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宫女脖子上的玉玺是真的,因为它如果是假的,后来肯定会被认出来的,但事实上没人怀疑过这件事。
不过,后来袁术打算称帝,就抓捕了吴氏,将玉玺给抢走了,一直到袁术去世之后,他的臣子才带着玉玺投靠曹操,曹操又将玉玺还给汉献帝。
汉献帝自继位以来一直没有玉玺,常常为此担忧,玉玺失而复得后,他感到非常兴奋,顿时产生了重振汉室的雄心壮志,但奈何他实力有限,一直死死被曹氏父子压制着,一直到曹丕继位后篡汉自立,他这才将玉玺交给了曹丕。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玉玺落入晋朝之手,不过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很快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随之产生,匈奴人刘聪(前赵皇帝)攻克洛阳、长安,连续俘虏两位西晋皇帝之后,最终得到了玉玺。
玉玺在前赵只待了十九年,石勒灭前赵之后,得到了玉玺,后赵建立;又过了二十年,汉人冉闵灭前赵,得到了玉玺,建立冉魏。
冉魏末期,东晋想要得到玉玺,于是派人进入冉魏境内,趁着战乱将玉玺给骗走了,送到建康交割了东晋皇帝,至此玉玺重归司马氏之手。
后来,刘裕灭掉了东晋,得到玉玺,建立南朝宋,历经宋齐梁陈思朝,一直到隋文帝灭陈,玉玺又被隋文帝杨坚所得。
隋朝末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杨广,杨广之妻萧皇后带着玉玺投奔突厥,这就导致唐朝建立之后一直没有玉玺。
尤其是李世民,他靠着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一直担心自己皇位不稳,再加上没有传国玉玺证明自身合法性,因此时常郁郁寡欢。

为此,李世民刻了好几枚玉玺,比如“受命宝”,“定命宝”,但也不过是聊以慰藉罢了,一直到他灭掉突厥之后,萧皇后回归唐朝,这才将玉玺交给他。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朱温废掉唐哀帝,建立了后梁,五代时期就此到来。
后梁只存在了十四年,就被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没到了,玉玺也随之归后唐,不过后唐存在的时间也不长,而且发生了一件事,导致玉玺踪影全无。
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面对着石敬塘和契丹数十万大军的围攻,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带着家眷及玉玺登上玄武楼,放火自焚而死。
后来,石敬塘在废墟中找到了李从珂的尸体,却没有找到玉玺,玉玺就此失踪,这就导致无论是后晋还是后周,都只能自己刻几枚印,当做传国玉玺来用。
宋朝建立之后,历代皇帝也不能例外,都因为没有传国玉玺而心里没底,只能雕刻更多玉玺来行使权力,以此来冲淡传国玉玺的影响力。

元太祖忽必烈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有人在市场上公开叫卖传国玉玺,被权相伯颜买下来送给了继位的皇帝,不过这枚玉玺后来被证实是假的,因为皇太极在灭掉蒙古林丹汗之后,得到了这枚玉玺,上面刻的字是“皇帝之玺”。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也没有玉玺,于是追着北元打,目的之一就是得到元朝所谓的“传国玉玺”,但终归没有得到,一直到明朝末年被皇太极得到,结果证明是假的。
明清两代,一直都有人进献传国玉玺,但毫无意外都是假的,哪怕是清朝灭亡之后,溥仪被赶出皇宫的时候,依然被人追着索要传国玉玺,溥仪当然拿不出来了。
看完以上内容,我们再来理一理有关传国玉玺的脉络。
历史上多数人认为的传国玉玺,也就是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枚玉玺,大概率还埋在洞庭湖底下的淤泥之中,也有可能是在洞庭湖面积缩小之后,埋葬在某处地底下,具体位置没人知道。
尤其是,洞庭湖中不断涌入大量泥沙,最初那枚传国玉玺可能被埋得越来越深,虽然宋明时期洞庭湖的面积有所扩大,但从十八世纪开始,洞庭湖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面积缩小了五分之三以上,而且分割成了很多不同大小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