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秦朝时期技术落后,所以想要在洞庭湖的深水中打捞一件小物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放到现在,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并且,传国玉玺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之后了,如果那人早就打捞出传国玉玺了,为何要等这么久才送给秦始皇?
即便那人是八年之后才打捞传国玉玺的,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长江来的泥沙,可能早就将传国玉玺给淹没了,这就等同于海底捞针。

不过,既然这件事被记载在了史书上,说明确有其事,但我个人揣测,当时那人送给秦始皇的玉玺不是最初的传国玉玺,而是秦始皇命人另外打造的一枚玉玺,然后两人配合上演了一出献玉玺失而复得的好戏,以此来证明秦始皇依然是天命所归。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秦始皇在丢失传国玉玺之后,在工作上造成了很多不便,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坐稳皇位,但他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在想到这一层之后,秦始皇决定让人上演一出献玉玺的好戏,以此来告诉天下人,传国玉玺失而复得了,他的子孙后代的皇位也是受命于天的。
尤其是,当时秦始皇已经快五十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他就更加关心传国玉玺这个问题了。
当然了,既然是重新让人打造的传国玉玺,跟第一枚传国玉玺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事实上确实如此,这一点从秦朝灭亡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了,传国玉玺传到了秦二世胡亥手上,但胡亥后来被赵高给杀掉了,赵高又扶持子婴为秦王,即秦三世。

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克武关,兵锋直指咸阳,秦三世子婴见秦朝大势已去,于是率领百官出城投降,并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
不过,刘邦得到的传国玉玺,上面刻的字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而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为什么刻的字会不一样呢,难道是因为被人更改了吗?
这个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枚玉玺就是最初那一枚,秦始皇是没必要改的;秦二世和秦三世也不会随便改,因为改玉玺上的字事关重大,可能会动摇自身统治地位;刘邦也不会改,因为他的目的是成为皇帝,改了字就没人承认其合法性了。
因此,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由于第一枚传国玉玺丢失,秦始皇又刻了第二枚玉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秦始皇将字给改了,毕竟第一枚传国玉玺只流行了两三年,又消失了八年,因此在第二枚玉玺上刻不一样的字,不是太大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刘邦得到的那枚玉玺,其实也可以叫做传国玉玺,因为它在历史上存在、使用的时间最长,以至于它完全取代了最初那枚传国玉玺,甚至世人都认为它就是最初的传国玉玺,而刘邦得也把它叫做汉传国玺。
那么,汉传国玺的最终命运如何,它现在还在吗?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汉传国玺就一直在汉室手中,只不过它的经历颇为曲折。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朝政大权,由于当时的皇帝刘婴年幼,因此汉传国玺就被王政君王太后藏在长乐宫中。
等到王莽篡汉之时,他派人到长乐宫索要玉玺,王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结果摔坏了一个角,王莽便让工匠用黄金修补好,然后继续使用。
但好景不长,王莽在位没几年就兵败身亡了,玉玺被一个校尉带出宫,送给了更始帝刘玄。
不过,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杀掉了,赤眉军又拥立刘盆子为帝,刘盆子得到了玉玺,但后来刘盆子投降光武帝刘秀,玉玺就被刘秀得到了,一直传到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带兵入宫诛杀宦官,不料宦官带着汉少帝帝出宫, 宫中陷入大乱,玉玺不知所踪,一直到汉献帝继位后都没能找到。

董卓入京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各路诸侯纷纷讨伐,董卓便烧毁洛阳之后逃走,后来孙坚进入洛阳,在皇宫的一口水井中捞出一个投井自杀的宫女,但宫女的脖子上竟然挂着失踪已久的汉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