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队长闻声,急忙让小王赶快放收起三角架,小吴往井里放梯子,他把两条黄鳝丟进了井里。
梯子放下,小邹递上铲子,他一手拿着有些发黑发黄的东西,顺梯爬了上来。
“队长!”秦队长扫了一圈围观的人群,用件衣服把那物一包,转身走向停放大路边的一辆小带肚车。
“赶快收拾家伙,回去吃中饭!”他脸上难掩喜悦激动之情,收好回身,指挥几人搬运东西。
后来传说,当年地质队的老秦,在刘乡村古井里打捞的那物,就是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
有一种可能,传国玉玺其实有两块,第一枚早在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就葬身洞庭湖底了;第二枚也是秦始皇所用的,但在五代时期损毁了,所以现在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枚传国玉玺。

前221年,秦始皇在消灭六国之后,登基称帝建立秦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称皇帝。
为了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秦始皇让左丞相李斯为自己打造一枚皇帝玉玺,李斯便命工匠雕刻了一枚精美的玉玺,即所谓的传国玉玺。
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和氏璧原本是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为了和赵国联姻,就将和氏璧送给了赵国。
秦昭襄王时期,提出用十五城换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发现秦国并不是真的想割让十五城,于是以砸碎和氏璧作为威胁,最终完璧归赵。
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了,这才得到了和氏璧,便将其改造成了传国玉玺,事实上这个说法有很大的漏洞,因为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尺寸、形状不符,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目前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传国玉玺是李斯命人采蓝田玉所制,方四寸,也就是长宽大约十三厘米,上面用大篆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意思是秦始皇受上天的任命,必将国运昌盛,传之无穷。
秦兼七国称皇帝,李斯取蓝田之玉,玉工孙涛刻之,方四寸,斯为大篆书,文之形制为鱼龙凤鸟之状,希世之至宝也。
可见,传国玉玺的材料不是和氏璧,而是相对比较常见的蓝田玉,但因为它个头大,且制作精美,镌刻的文字寓意深长,又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御用之物,所以显得弥足珍贵,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政权正统性、合法性的评判标准。
不过,就在传国玉玺诞生的第三年,它就葬身洞庭湖底了,数年后它又神秘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一个十分喜欢四处游玩的人,不过他继位之后的第一次东巡,就出了一件大事。

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楚国境内,泛舟于洞庭湖上,不料游玩过程中突然暴风骤雨,大浪拍打龙舟,龙舟差点就要侧翻了。
值此危机时刻,向来迷信的秦始皇认为,或许是上天在惩罚自己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杀伐太重,于是将传国玉玺投入湖中,以此来祈求神灵来保佑自己。
也不知道是神仙显灵,还是秦始皇运气好,总之在他将传国玉玺投入湖中之后不久,风雨就烟消云散了,秦始皇因此得救。
后来,秦始皇就继续去其他地方巡游了,而传国玉玺则躺在了洞庭湖底,他当然不会派人打捞了,因此送给神仙的东西,怎么还能要回来呢。
但是,让秦始皇想不到的是,八年之后他再次外出巡游,路过华阴平舒道(近陕西华阴县附近)的时候,突然有人拦住了他的车架,将传国玉玺交给了他。
一个疑问随之诞生了,是有人将传国玉玺打捞上来,再送给秦始皇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古时候的洞庭湖,可比现在大得多也深得多,打捞传国玉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记载,洞庭鱼在古代叫做云梦,或者云梦泽,司马相如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说云梦泽方面八九百里,这已经不能用湖来形容了,简直是内海啊。
通过现代地质研究发现,云梦泽其实是地质运动形成的,先秦时期跟长江是连在一起的,虽然后来随着泥沙堆积,云梦泽的湖底逐渐被抬高,但至少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云梦泽的水深还是很惊人的,要不然也不会掀起巨浪拍打秦始皇的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