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身边有没有小学是个学渣,中学突然开窍,逆风翻盘的孩子?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但是小学的时候渣的不明显,然后中学就越来越好,高中的时候他复读了一年,然后我们就暂时失去了联络,等到几年之后回家,才听说人家已经是博士毕业。
小学的时候他不是不学习,而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很专注于自己的方式,对于别人的处世态度和方法一点不屑,特别坚持己见,我觉得这也是他最后很成功的秘诀。
另外,个人拙见,这种后天逆袭的孩子,多半跟成长经历有关,可能经历一些事情,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知识的重要性,再或者就是随着心智的成熟,有了人生理想或者人生目标,然后会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
而对于学习开窍这一点,我也不认同,所谓不开窍我感觉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人的智力水平一般是不会有啥差异的,只能是后天开发的程度是否够深入。
对不起,我要肯定地跟你说,没有!
现在小学的知识面都非常广,深度大,一,二年级语文就要拼音过关,识字量够大,课外积累要兼顾,还要求能够自主阅读;数学也要达到加减乘除运算自如,如果不能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年级就打好基础,越往后走,将会学得越吃力,我只见过很多小学阶级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上到初中之后,适应不了科目骤然增多,难度一下子加大,导致成绩下滑的,真没见过小学的学渣,上了初中可以翻盘,你想多了[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我妹妹就是啊!小学渣的不行了,考试都不让她进考场的,她是倒数第二,有个小男生是倒数第一,他俩不安排考号不安排考场,当然了,成绩也不计入排名,怕拖班里后腿,每次考试都是把他俩单独弄一个屋里,发给他们试卷,爱抄抄,爱商量商量,貌似整个小学都是这样。初中的时候我妹妹知道努力了,当然了,基础不好,努力的过程是特别吃力的,她初一努力了一年,初二开始成绩开始进入中游,初三的时候排到全班前五了。高中还是比较稳定,大概也是前五吧。我记得有一次考了第八,把她哭的不行了都。后来考上了一个不错的二本(那时候二本的含金量也不低),毕业后半年考上了教师编,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教育学生学无止境,她又考了研究生。她的学生很服她,她带的班无论是班风还是成绩,都是最好的。
我家姑娘算是吧!小学一年级一周要请三次家长,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还要求我们给她请家教。
说是学渣,其实我个人觉得就是孩子年龄小,不开窍。
比如,给她讲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基本就是树上七只猴,跑了三只猴,还剩几只猴这种的,你要让她给你讲,愣是可以讲成一个催人泪下的猴妈妈找孩子的悲情故事,当然最后以猴子全家团圆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结局。
而且因为我对她没有必须考多少分的要求,所以她从来没有分数危机。60分,70分,80分她都挺高兴,在她那个重点小学人均95分才算及格的班级里,她属实是拉低平均分的学渣一枚。
学渣是怎么逆袭的呢?就是我们作为家长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不管。根据她的年龄以及她的认知慢慢规范她的学习习惯和教她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了初中一年级,她还是年级排名中间的娃,初二碰到了两位好老师,给她鼓励,自此走上逆袭之路,成绩稳步上升,但是中考因为数学失误只考到本市排名第三的重点高中。
高中这娃又开始摆烂,高二下学期发现自己的成绩只能勉强上一本线,又开始发力,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还是考上了985大学。
其实我觉得所谓学渣逆袭,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有上进的动力,以及肯为了目标去努力的行动!而且家长不要给孩子贴学渣的标签,一旦家长认证孩子是学渣,这个标签就不好取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许多状元。就是那种高考状元。我记得我刚进单位时候,一个大办公室里十来个人,大家一盘道,有八个是状元。有的是地级市的状元,有的是省级单科状元,我们那儿是个“状元窝子”。
想想也简单。中直机关的科研所,历来以群英荟萃而著称。虽然在九十年代初,有很多人选择去外企,但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传统观念。进入中直机关,毕竟福利待遇好,依然很多名校毕业生的一大选择。